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 黄莉莉
[导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紧且任务重,他们即将面临高考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紧且任务重,他们即将面临高考,需要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数学学科正是众多学科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最高的学科。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固有的学习模式很难正确的理解数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创新理解其中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的探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在众多学科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创新能力更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由于当下我国教育领域处于逐步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必须充分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重视起来。通过教学逐步培养,以培养出适合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1.高中数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1.1数学知识内容过于局限
         高中数学教学中,课本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依据,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依靠教材内容逐步深入教学,可以说,高中数学离不开教材。但实际上,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只会让数学课程过于死板、固定,从而无法分析学生当前学习具体情况,且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受到教师硬性知识灌输,从而无法深入了解知识,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
         当前我国多数高中教师并没有对信息技术产生足够认知,其巨大教学优势也被教师有所忽略,在认知层次方面欠缺一定了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影响学生长期发展与成长。因此,高中应积极引进先进教学设施,并提升教师思想观念,让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同时,高中教学应促使学生积极接受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并感受到在此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热爱与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1.3高中数学教学缺少实际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属于基础教育性质,内容为运算和数学应用,且高中数学与其它阶段教学特征不同,具有具体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需积极引入实际案例,让高中生可从中深入理解数学内容。因此,高中数学课堂应摒弃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更多丰富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数学科目的乐趣,以此充分提升高中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2.1数学情境创设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其数学科目所存在的探究性质决定了问题产生与解答的方式。因此,高中数学可通过情景创设教学模式来为高中生打开思路,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一般来说,情景创设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在生活中引进情景,数学教师可通过日常生活中高中生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当做教学情景,以此向高中生提问并激发高中生探究精神。第二种,在学生尝试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数学教师引进教学情景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与解答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地问题的探索心里。第三种,数学教师通过一些趣味故事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四种,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来完成情景创设,从而在创造中感受问题的根源。在此教学模式下,高中生会极大程度提升自身好奇心理,教师又通过提升高中生学习兴趣来完成数学教学,并在更为直观的情景教学中引发高中生猜想,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紧密结合
         高中数学科目相对来说对高中生思维逻辑能力具有一定高度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意识到如何转变教学模式来提升高中生思维能力,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高效、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来打破现有教学局限性,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新课改背景下,多数高中学校已经引进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但由于倒数教师对信息化技术并没有足够认知,从而导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依然十分落后,仅仅依靠信息技术实施数学教学,造成高中生所吸收知识内容十分片面,对日后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十分不利。想要有效解决此问题,便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将数学教材内容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让高中生开拓眼界的同时更好的吸收数学知识,利用科技技术优势来打破现有数学教学僵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小组合作模式下丰富高中教学模式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着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来进行课堂设计,并将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为课堂辅助手段,进行创新培养。首先,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设计时应着重于应用价值较高的知识点,并针对小组合作中难以令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合理设计时间与合作方式来有效解决,并积极拓展课后学生课后学习知识范围。只有教师合理、科学的设计小组学习模式,明确学生合作学习目标,才可让学生在合作中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高中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保证自由平等、团结一致的合作氛围,不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便放任自己散漫学习,需同步进行学生团体意识和数学知识的培养。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来构建有效数学课堂内容,可让学生充分提升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度,并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实现高中生快乐、健康学习的教学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在小组中协调各个位置能力,并分工明确其中学生所扮演角色,以此规范高中生课堂纪律与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3.结语
   高中学校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及时引进先进设备与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前教学环境优势来设计出更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为高中生处于数学学习基础教育阶段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黎仙.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