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相福团
[导读] 伴随我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摘要:伴随我国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知识的初步认知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提升思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学科,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逻辑性可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对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中,所以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这给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对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解决问题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近年来大多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依然在沿用传统教学思想,过于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导致难以锻炼逻辑思维,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记忆知识,并且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要知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师生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文,表达,发散思维,而教学模式的单一对此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学生参与度低
         正是因为教师方法的不适宜,导致学生更加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有限,而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进而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师开展课堂互动时,学生参与性较低,与教师沟通交流过少。而对此情况,数学教师并没有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最终导致学生数学思维得不到锻炼,数学成绩无法提升[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原则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为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将此作为学生重点发展的目标,在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等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对简单问题有着思路清晰的推理和判断。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几点问题。
(一)突出学生主体教学地位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学地位,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性,无论是制定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任务的实施,都要保证学生始终都参与到活动中,而后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2]。
(二)探究问题解决创新策略
数学学科是较为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抽象思维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数学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利用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通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三)关注学生其他核心素养
新课改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逐步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目标出发,围绕问题设计相互关联、多层次的问题联系。进而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其学习的关键,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点的教学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做好铺垫。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进行教学[3],更要注意教学手段是否具有教育价值,能否给学生带去真实体验,让学生喜欢数学。因此,通过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当讲到一年级下“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展现不同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圆柱等等,同时将课前准备好的积木教具分发给学生,先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在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图形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基础图形如果通过组合后,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并利用手中的工具验证自己的想法。而后教师利用课件,通过具体形象的动态画面,为学生演示,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对图形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4]。
(二)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升探究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例如,讲到人教版四年级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在学习知识前,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如先引导学生回忆过往知识:“说说什么是平行线?画一组平行线。”以此为扩展新知做好铺垫。而后利用课件,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说出其名称,通过小组合作对其进行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通过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动手操作,采用疑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观察以及操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探究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率[5]。
(三)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一个课题进行引导,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并在分析、解决数学题目过程中,提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性。而后通过讨论,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一个强烈的交流和互动,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的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数学题目中:“美术小组有9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4人。问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可以就此题目向学生提问:“你从题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条件?”问题是什么?”此题目对于总人数的计算是一个抽象的过程,需要学生调用原有数学知识并进行题目中的男女生各自人数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前面往后面想”建立数学模型,改变提问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学科思维的重要性,而后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数学思考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20,56(16):135-136.
[2]王莲芳.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8):138-139.
[3]余权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08):203-204.
[4]李清明.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56(11):143-144.
[5]马小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甘肃教育,2019,56(20):113-114.

作者简介:姓名:相福团,1965年4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日照,职务职称:高级教师,学历:专科,单位:莒县招贤镇万基希望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单位所在省市和邮编:山东省日照市2768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