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不同风格的老师使用这些方法效果也会有差异,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另一种方法:头脑风暴法在政治教学中的使用。
一、头脑风暴法的含义及操作步骤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含义,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其中比较权威的360百科是这样描述的: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BS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 这种方法有利于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激发参与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大家的集体智慧,通过对比启发,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一些最佳方案。
头脑风暴法的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
(一)前期准备
负责人事先对准备讨论的问题进行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本次讨论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明确问题
主持人简要地介绍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三)热身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让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先说明会议的规则,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
(四)自由表达
这是头脑风暴法最重要的阶段,此阶段所有参与成员可就提出的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需要制订的规则是: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碍及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第三,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这些规则,随后导引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然后将会议发言记录进行整理。
(五)总结筛选
会议结束后,主持人要对大家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再根据相关标准,如创新性、可操作性等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是大家的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头脑风暴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分析
今天政治课,我给学生复习经济在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在复习第一框讲到“储蓄存款”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一个难点需要学生重点把握,那就是: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居民存款储蓄持续增加的现象?主要从产生原因、影响、国家如何处理三个方面来把握。原本我已经整理在课件上了,上课之前计划先给学生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整理笔记。课堂中看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很好,思维非常活跃,我决定采用头脑风暴法来突破这一难点。我将这个问题分成三部分来完成,首先探讨我国居民存款储蓄增加的原因,然后分析居民存款储蓄增加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面对这种现象,国家可以做些什么。
确定这一思路之后,我逐一组织进行。首先,设置问题: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从你读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家的存款有没有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比以前多了。我接着引导,其实不仅同学们家里存款增加了,放眼咱们整个国家,居民的存款储蓄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我打断了他们的陈述,让同学们静静地思考几分钟,之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和我们分享他的思考结果。两分钟之后,从第一大组第一排同学开始,每个同学说一个原因,后面接龙,但不能重复。第一个同学说:国家经济发展,收入增加了,可供存的钱就多了。接着第二个同学说:居民口袋了钱多了担心不安全,所以存起来了。还有同学说:存钱是为了子女的教育。有同学补充:担心养老问题,以后就医问题,所以把钱存起来。有同学说:为了获得存款利息。有同学说:钱多了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就存起来了。有同学说: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懂得节俭,所以把钱存起来了。等等,就这个问题,同学们相互启发,一个同学听到另一个同学的回答就会被刺激想到其他看法。就这样,16个同学们回答接龙,说出了很多原因。结合他们的看法,我进行引导总结,同学们说的对的观点保留,不对的进行指正,表述不准确的进行规范,观点不够深入的进行再启发。比如,有同学说:因为居民的消费观念法转变,所以存款增加了,我接着问:消费观念怎么转变了?学生回答:消费以享受为主。我反问:既然都去享受了吗,就得把钱花出去,那为什么会增加存款呢?学生被问住了。
我并没有接着为难她,而就她的回答进行引导:消费转念转变,把钱存起来,说明消费者开始变得更加稳重成熟了,开始以求实心理主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把存款储蓄当作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当然这里,又涉及到另一种方法了---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方法。这里就不过多论述。
就这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力,集中大家的集体智慧,最终我将同学们的观点整合梳理之后展示在黑板上给大家看。
接着,探讨第二个问题:居民存款储蓄增加的影响。我提问让同学们思考:我国居民存款储蓄增加,好还是不好?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好。有的同学反应快,立即回答说:有利有弊。我引导:很好,既然有利有弊,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有哪些好处?从第三大组最后一排的同学开始依次起来分享,第一位同学说:存款多了,尤其是国有银行,国家可周转资金增加,经济建设更有保障了。接着有同学说:存款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增加,为贷款业务提供了很多支持,从而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有同学说:居民存款增加,更放心了,手机现金少了,不容易上当受骗了。对未来生活也有信心了。有同学说:存款增加,刷卡消费更加方便了。在第8个同学刚要说好处的时候,我话风一转:那我国居民存款储蓄增加有什么弊端呢,一开始他没反应过来,直接蒙掉了,后来冷静下来思考回答说:居民存款增加,用于消费的钱少了。有同学接着他的答案延伸:居民消费减少,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同学接着说:消费减少,企业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获利减少,生产积极性降低,会导致生产规模缩小,经济萎缩。有同学回答:消费减少,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同学回答:消费减少了,国家发展经济只能更多靠投资和出口,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针对同学们的回答,我接着引导:既然存款储蓄增加会带来这么多问题,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问题一出,有同学直接站起来说:完善居民投资理财的方式,鼓励居民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如股票、债券和保险。还有同学说: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让居民敢消费。还有同学说:国家要调整利率,降低存款利率,老百姓就不愿意存款了。
就这样,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言,自主思考,相互激发,竞争表达,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个知识点。下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的表现做了充分的肯定,对个别表现突出的同学重点表扬。也给同学们讲述了这样做的目的:避免把答案下去同学们死记硬背,在彼此表达思考的过程中就理解这个知识,也能够熟练的记忆。
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开始享受自己思考学习的过程,既培养了兴趣,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锻炼自己思考力的同时也充分的展示了自己。而我,看到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也很开心,也愿意带领他们更好的探索学习,于我们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头脑风暴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堂课的实践,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效果很好,但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总结和反思。
(一)合适的主题是实施的基础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采用此方法,该方法适合一些灵活性、发散性强的知识,比如我上面讲到的这一知识: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居民存款储蓄增加的现象。但对于一些答案结构简单,标准统一的知识就不适用,比如,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课本中明确提出:收入和物价总水平是主要因素,还有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等,像这样的知识只能直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给学生讲解,讲解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学生素质是实施的关键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主体是学生,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是关键,学生愿意动脑,勤于思考,深入探究,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只有这样,才有实际效果。如果学生整体比较内向腼腆的话,可能会出现冷场的情况,甚至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课堂中有学生发言教师要进行积极回应和表扬,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树立信心。当然,也跟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智力能力有关。这得靠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三)教师的引导是实施的助力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注意氛围的营造,让所有参与的同学在愉快、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想法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第二,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设问要简洁直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有思考的着力点和方向。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个问题,在分析居民存款储蓄的影响时,有利有弊学生能意识到,但可能不会从对国家、对储蓄机构、对居民个人等角度去分析,这个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启发。
总之,在主题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较强,教师引导合理的条件下,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政治教学,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