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 毕永丽
[导读]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于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阶段性教育活动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于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阶段性教育活动,对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发挥着重要功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工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难点。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对策,对于加强中职学生管理教育,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管理工作
         现代的中职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较“90后”、“80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观念和现代的思维模式发生了碰撞,思想意识和文化理念呈多元化。尽管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者对学生工作积极负责,用心良苦,但事与愿违。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导致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会损害到学校的声誉和招生生源的流失。因此,如何科学的改进学生管理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制度是中职学校必须重视的课题。
         1 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1.1学习能力不足,文化素质偏低
         中职学生是在初中毕业时被分流出来的特殊群体,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偏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能力较差。进入中职后,面对一些有难度的课程、作业,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压力大,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因此丧失了学习动力和兴趣,出现厌学、怠学现象。
         1.2娇生惯养,社会适应能力差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只讲究一味地索取,不懂得奉献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缺乏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1.3心理素质不健全,个性突出
         中职学生不仅存有功利心,还存有自卑感,过度的自卑使自己的内心极度敏感,产生自我保护意识。敏感的心理使得学生对一些事情产生极端的想法,性格孤僻,心胸狭窄,容易出现暴力倾向,遇到事情不择手段。
         2 加强中等职业学生管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民教育的发展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但都属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完整体系,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只有分工教育部门任务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速,社会各行各业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2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
         在学生的管理教育中,以中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管理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育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通过在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成长需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关系到我国整体国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兴国、人才强国”宏伟战略的早日实现。
         2.3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为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就需要不断增长知识,因而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同时,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一大批的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群体。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此,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院校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作为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更加珍惜难得的发展良机,不断研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方法,把职业教育院校真正建设成为国家“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
         3 优化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
         3.1强化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同感
         第一,学校和班主任要提升对学生管理工作涵义、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内容的理解,纠正传统学生管理工作的认知错误,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常规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第二,要清晰把握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升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第三,班主任等管理人员要更新学生管理观念,将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从学生个性化的特点和成长出发制订相应的管理计划,提升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存在感。第四,要明确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学生管理职责,使其能够正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自身责任感。
         3.2实施人性化教育
         所谓人性化教育,是建立在对学生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是建立在对学生关怀、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引导,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让学校、教室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教育不是对受教育者刻意地定向诱导,也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灌输,更不是传播特定的思想观念和因循守旧。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班主任的角色就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教育者在尊重、理解受教育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去适当的启发、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并不是要代替他们思考。因此,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做到:从物化走向人化,从限制走向解放,从灌输走向对话。
         3.3提升学生管理方法的实效性
         一方面,学校要注重管理人员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在丰富管理人员学生管理工作思想的同时,使其掌握较为系统化的学生管理方法。例如,根据当前信息沟通的网络化特点,通过组建班级沟通交流的QQ群、微信群等,为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个性化渠道,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总结“00后”“00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据此制定恰当的管理方法,采取学生乐于接受和服从的管理方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做到因材施教。
         3.4优化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要严格选拔学生管理人员,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人员选聘机制选择一些真正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且对学生管理工作充满激情的人员,以充实学生管理人员队伍。其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对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了解,并能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高标准的管理。最后,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工作相关制度,督促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对于那些管理不到位的人员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强化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 结语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而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又与社会的进步及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密切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健康快乐的成才,从而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讨[J].李名深.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3)
         [2]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分析[J].辛振国.品位经典.2018(06)
         [3]中职学校新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的八点思考[J].张文进,李双荣.教育教学论坛.2015(07)
         [4]探讨柔性管理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王洁欢.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