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插图不仅为教学重难点起辅助作用,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历史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初中历史教材中运用了很多插图,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并正确认识插图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教学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能力。本文将全面分析历史教材中插图的类别、作用等,探究将其科学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历史;插图;运用
一、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
1、历史插图的分类
初中历史课本中把复杂的历史事件或者现象表现在插图中,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形成对历史的直观认识。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以分为:地理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事件图、历史文物古迹图、政治性漫画图。
2、历史插图在课本中的地位
2016年部编版历史课本的编排全面贯彻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原先旧教材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材中插图数量明显增多,在插图的选用上下的功夫也很大,立意很高,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是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每册书的封面就是一副大彩页,教材中的每一课正文部分都至少配有三幅或以上的插图,课后的“知识拓展”、“课后活动”部分也根据需求有相应插图。可见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历史插图在中考中的地位
近5年的云南历史中考真题中,15年涉及图片试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各出现三题;16年涉及图片试题选择题两题,非选择题三题;17、18、19年涉及图片试题选择题三题,非选择题两题。可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插图也逐渐成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4、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课本中丰富多彩的插图正弥补了历史课本对许多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都趋于简略、单调的缺陷,它既可以使历史人物的事迹得以拓展,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积极,又可以将重大事件变成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使同学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得以提高;同样也改变了以前那种过于强调学习结果、死记硬背、机械做题训练的现状,培养了学生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插图的使用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教学设计和要求而变化,发挥其最大作用。
二、 巧用历史课本中的插图
1、巧用插图导入新课
一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因此,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抓住他们的求知心理,急切了解新课内容。在学习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在多媒体上展示唐装、“唐人街”,提出问题:“为什么服装和街道的名称都要加上个‘唐’字?”有些同学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因为与唐朝有关,这时候继续提问:“为什么唐朝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力有这么大呢?想了解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吗?就让我们一起在本课中探索吧。
”学生们一下子变得非常积极,端坐着听我讲接下来的内容,这样的导入激起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其思维进入兴奋状态。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创新方式,利用插图恰如其分地设计导入,一定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收到事半倍功的效果。
2、巧用插图创设问题情境
合理的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时,展示插图“乔的笑”,先是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场景,补充了乔冠华这一人物,介绍了有关“乔的笑”图片的由来,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当时中国代表团的一员,你听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消息是什么样的心情?如果你是美帝国主义的一员,心情会怎么样?如果你是非洲朋友,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问题刚抛出来,学生们就激烈地讨论起来了,七嘴八舌地回答……从以上多次的情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新课程”中:“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的含义。
3、巧用插图突破重难点
历史插图在辅助教学方面的功能越来越重要。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中,西周的分封制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加深对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呢 在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课本中的《西周分封示意图》这幅历史地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找出受封者的身份和当时主要的诸侯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分封制的具体情况,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之后。主要的诸侯国有: 燕、齐、鲁、宋、晋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同姓和异姓封国各自所占比例及分布特点,学生基本脱口而出:“同姓王占的比例大”“分封的诸侯国都在都城镐京的周围”。这个时候再及时追问:“分封制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很容易就得出拱卫王室的结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很容易就这样突破了。
4、巧用插图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改变了把德育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的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要注重熏染,不能靠强制达成,只有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通过主观感悟,才能化为学生的智慧。比如: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中,让学生观察《唐戴帷帽女子骑马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片展示出唐朝怎样的风貌?对大多数敢于表达的学生给予表扬,接着我作补充说明:“唐朝整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是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的,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也是唐朝强盛的表现。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并且逐渐强大的国家,我们也要增强民族自豪感,也应该向唐朝人一样,拥有一种自信、博大宏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吗?”同学们被我深情的讲解震撼了,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子,点头认同我的观点。一张图片加上讲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真正做到了对历史的感悟,才真正达到历史教育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应重视历史课本中插图的潜在作用,巧用历史插图,不仅让插图为突破知识重难点起到辅助作用,还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获取历史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最终将插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以此来推动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魏国栋:《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 第103页
【2】《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第53页
【3】陈涛,冷新颜《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考试周刊》 2011年第87期
【4】《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新课程·教研版》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