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李达成
[导读] 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培养勤学习、树理想、炼意志、强体魄、爱劳动的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时刻准备着。但是很显然,在当今教育情况中,体育教育欠缺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育,本文将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性策略
         引言:
         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近年来,诸多“早教教育”喧嚣尘上进入人们视野,吸引了一些家长的目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所有家长心头的警世名言。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送去培训班,小学生的日程安排竟然比很多成年人还紧促。自然有些教育的成果是显著有效的,但同时某些相应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青少年近视越来越低龄化,青少年儿童身体弱、心理问题突出等等不一而足。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太少接触同龄人的时间被严重缩短,很难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然而由于学校有意无意的忽视,小学体育一直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有鉴于此,本文我们将从小学体育有效策略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确小学体育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长久以来,语数外科目成绩作为教师教学重要量化指标成为中国教育教学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则。以高中为例,除了体育班的学生,其他班级年级体育课经常会被让课给其他科目老师,便可足见体育课的不受重视。
         在小学课程安排中,体育课的存在意义就是放松学生学习生活。如果走进小学生体育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课上的常见情形是老师顶多在一旁看顾,而学生们在四处撒欢疯跑而已,这样的课堂和课间十分钟活动情况毫无差别。但这样的课堂依然具有一定作用,然终究是误解了体育课的真正内涵。
         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宣传,通过课件说明、张贴海报、严格督促老师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小学生体育课程的安排实质意义是,通过正确科学的教学,帮助小学生消除学习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增长体育常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还有强健体魄。
         如果说小学生是单纯的一张白纸,那么小学教学阶段就是人生大厦的地基砖石。只有根基稳高楼才能立得起来,只有让小学生对体育课程拥有正确认识,培养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小学生体育课的参与意识,才是体育教学的真正成功。


         二、体育教学的课程设计——塑造学生健康体魄
         因为小学教学中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所以学生谈起体育课,一般都会都认为这是顶着课堂名称的课间活动时间罢了。体育课上学生们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老师得过且过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教育部空谈体育教育,学生们却毫无体育常识不懂体育的情况。
         对比,在小学体育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发挥教育统筹引领作用,强化监督机制,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体育老师应当设计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任务,合理安排学生上课课程任务。比如这节课,体育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到操场,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像拉伸、踢腿、活动关节等,并向他们解释活动前热身的重要性。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老师可以教学生打羽毛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打篮球、踢足球等等。向学生讲解运动规则,传授运动技巧,科普体育名人事迹等等。
         又或者老师带领学生做活动,比如三人四足游戏(三个同学一组,相邻两人脚用绷带绑着,号令响过之后迈脚出发)。划定起点终点,每次安排四组同学,老师喊开始之后一起出发,看哪一队先到达终点,而其他学生则负责为同学喊加油。总之体育课堂活动是所有学生的集体活动,体育老师应保证所有人都不掉队、全参与。
         小学生体育教育的目的,不应当只是简单的给学生放松活动时间,还应该通过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小学生从小开始便学习如何融入集体活动当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让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学习玩乐过程中,懂得团队意识学会参与,了解体育常识拓展社会知识等等,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培养健康优秀活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体育教育重点在于学校重视和老师素质培养
         教育,除了学生好好接受知识之外,作为知识的引导者,老师更应该重视自身知识体系的实时更新和发展。为了不掉队,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小学也应该组织体育老师去到优秀的学校进行交换学习。或者学校时常更新课件内容,为老师继续学习提供帮助。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强化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只有学校抓得紧,体育现状的转变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当然扭转体育老师的观念也至关重要,只有鼓励体育老师捍卫自己的课堂权利,体育课才能真正受到重视。
         四、结束语
         世界大战也未能阻碍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可见体育运动也足够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健康的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正视体育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帮助他们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体育教育的好处还有很多,需要着力提升教学效率,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晶.浅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2+20
[2]蒋军.提高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案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