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美术”理念融合美术教学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陈泽民
[导读] 如何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参与的主角,表演出出乎意料的创作才能

         摘要:如何让美术课堂成为孩子们参与的主角,表演出出乎意料的创作才能,展现出新奇有趣的构思思维,创设快乐美术,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 快乐氛围 创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 日地在讲台前讲几句空洞乏味的“技法”,学生毫无兴趣地在下面了临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画所谓的儿童画,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教委的美术教学调研情况,要求学生拼命地念“美术”。学生拿还有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明朝著名教育家王守仁说过:“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 惮拘谨”,他认为儿童在“心中喜悦”的状态下才能不断地进取。因此,我们要寓教于乐,带领学生走进快乐的美术课堂,踏入快乐的美术课外活动,溶入快乐的大自然,为他们创设学习美术的 良好条件。
一、走进快乐的美术课堂
1.1、拥有快乐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快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保证。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 兴趣。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研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情况。
有一种学习环境需要教师根据课业内容进行设计,比如,为了让学生领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教师可以把民间艺人请到课堂亲自示范 表演;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文化传统,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美术馆、文化馆参观.有了如此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不“乐学”吗?
1.2、设置快乐的教学方式
         这是一个教与学、教学互动、师生合作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愉快、平等、宽松的氛围,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关系。这其中要采取“放”与“变”两种手段。
(1)、“放”
         首先,教师要“放”。对于小学生,四平八稳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放得开,要象少儿节目主持人那样,情绪饱满,动作夸张,语言儿化,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做到情感的力量很好地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结合,那么它才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其次,学生要“放”。我们完全可以尝试这用自由组合,分几个小组,围桌而坐的形式教学。显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作力、想象力。这种“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变”
         首先,“变”教学观念,我们要努力改变自己旧的教学观念,使教材教法改革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儿童与生俱来就 热爱艺术,这种活动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 涂鸦和 歌舞。对 他们的教育与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着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创作 热情。

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知识技能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其次,“变”教学方法。在绘画课上,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音乐的渲染增强学生绘画的欲望。画中国画,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悠扬的民族乐曲,让他们感受那种素淡、亲远的 韵味;画儿童画则可以用清新欢悦的儿童歌曲作为情景烘托。
再次,变作业方式。学生的美术作业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让学生共同合作。这种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上六年级《画汗衫》这课,就让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他们画出的汗衫新奇、漂亮、有创意,有的为校足球队设计了队服,有的以“禁止吸烟”、“保护家园”、“节约用水”为主题设计了宣传衫,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出点子,力求独特,创新、与众不同。
二、踏入快乐的美术课外活动
2.1、积极开展快乐的校内美术活动
         美术课之余,我们应该开展多样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以往的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都是各班的美术尖子生,学校会搞一些如素描、国画、工艺、版画、电脑绘画等分类的兴趣小组,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广大学生们的爱好,开展一系列讲座:如学做纸花帽、陶艺小制作、美丽的木片画等等,凡是感兴趣的小朋友都可以参加。
2.2、广泛利用快乐的校外美术资源
         宗教建筑、园林、民宅,这些都是各地的文化遗产,公共雕塑、建筑,这些都是现代城市的环境艺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与社区携手,充分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环境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三、溶入快乐的大自然
         有一句话说得好: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更不是被动的产品,学生更象是一条溪流,有着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教师则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帮助小溪改善自身水质,扩大流域面积,引导、调节他们流动的方向,使每条小溪都逐渐壮大为一片海洋。我们要让“小溪”有着源源不断的生机,就应该将他们引进“海洋”,落入大自然。
         其实,大家有没有注重过儿童从涂鸦开始,就喜欢表现红红的太阳、飘动的云彩、遥远的高山这些大自然的东西,正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那么多的灵感,表现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暑期到了,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同背起行囊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异地风光、去爬高山、看大海,玩堆沙。小朋友们只有全身心地溶入大自然,才会有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创作才思,他们才会乐于画画,乐于创作。
21世纪是 阳光灿烂的世纪,让我们在“快乐美术”的理念的引导下与学生一起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创新吧!
参考文献:
1、姜庆莹. 愉悦性美术教学探微[J].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6,(11
作者:陈泽民{1975—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湖北省美协会员,湖北省书协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教一级。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第一小学
联系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董永街10号。
联系方式:18872098271
邮编:432000
邮箱:2962345981@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