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意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深化学科德育落实立德树人,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教学共同追求目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将德育元素渗透于实践教学中就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
引言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开展不仅仅在学校专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中,还应当渗透到各个科目及学生在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以充分发挥各个科目的德育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德育目的。
1初中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初中体育课程是一门轻松且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竞争性。通过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还能实现自我价值,进一步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2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兴趣是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日常的教学及管理中,教师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育质量,还要关注体育教学授课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兴趣。教师首先要从备课抓起,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合适的教案,通过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技能水平,设置学生喜欢的游戏或运动项目。教师要透彻了解体育课课程结构,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方式有利于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教师在体育课教育教学中应该提高游戏或运动的吸引力,使得体育教学变得多变新奇,不仅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讲,体育课对学生来说不仅有强健体魄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关注度,从实际出发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提升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中组织课堂游戏等活动,开展小组比赛。比如教师先完成一个体育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刚刚做出的动作开展小组比赛,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领略动作要领,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
2.2施行体育文化的德育养成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体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体育方面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狭义上是指关乎体育精神或观念上的文化。而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具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总和。物质形态上包含很多,其中有场地和教具(体育器材),当器材被学生有目的地损害时,往往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对教学场地(不论是教室或者操场),有目的地张贴名言警句、画板具有警醒的漫画,以及对学生之间的好人好事进行宣讲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性。精神上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灌输,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历史上的奇迹,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旗帜。这些教育和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意志力、韧性和毅力,培养他们强大的内心,提高抗压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2.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是一个竞争、合作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促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合作观、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体育课教学资源,让学生明确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合作精神,没有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很多体育项目根本不可能完成。体育课上有很多合作的内容和项目,如果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接力跑是一个团体项目,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又如,跳长绳也是非常注重合作能力的体育游戏活动,摇绳的学生如何与跳绳的学生配合好、跳绳的学生如何在提高自身速度的同时与摇绳学生配合好,是他们必须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4在体育实践的课程中确定德育中心点
不同的体育实践课程中能够渗透的德育理念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接受多样化的德育教育。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在大型项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的德育观念进行渗透。足球项目的学习、篮球项目的学习等都有利于学生深化集体观念,培养合作意识。运动会的方式较为特殊,但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观念和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运动会中,体育教师需要与班主任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及合作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例如,接力赛跑和两人三足等项目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接力赛跑除了需要跑得快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在交换接力棒时的默契程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步伐和手臂摆动的配合方式,并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默契程度。教师在教学生进行两人三足训练时,可以通过统一步距和频率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默契。这种使学生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5借助体育赛事与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对体育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关心某些体育项目比赛情况,而且每个学生心中也拥有一个崇拜的体育明星。体育明星努力训练,勇于奋斗的精神也感染着这些学生,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契机。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发挥国际性体育赛事与体育明星的作用,强化学生品德个性化的培养。例如,在奥运会、田径运动会等国际赛事中,教师可以开展横向德育教育,不断激励学生热爱体育,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而在足球项目比赛中则突出对学生团结互助与约束力的培养。其次,在国内外著名体育明星养成中往往伴随着许多的励志故事。例如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以及残疾体育运动员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都隐藏着自己的奋斗故事。通过他们的奋斗经历和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品味其中的德育内容。同时这些体育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故事的作用能够为学生品德成长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第三,课外活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同时课外活动也为学生之间交流提供良好契机,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任何体育活动都可以借助课外活动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体育不分家”,体育教学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利用体育教学的多样性,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崔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9(9):73-76.
[2]何丽.浅析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8(13):154-155.
[3]张猛.论初中体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A].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