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做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分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面临许多困境,如何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并继续为我国教育事业发挥热量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困境与对策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困境、对策
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具有总要地位,可以提供就业和升学量大调节功能,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渐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就受到冷落,甚至出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无用论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大幅下滑,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逐年减少,很多学校都已经出现了招生困难,招生质量下降,学生中途退学数量增多,教师无心教学等现象。学校关心的只是招生数量,而不管学生毕业质量。中等职业教育如果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质量和数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双师型”教师概念
大家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一直都很模糊,搞不清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有人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职称”或者“双证书”。只要同一专业在教学和实践中都同时取得成就,就可以称之为双师型,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片面的[2]。从教学工作实践中,本人感觉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正能量影响。
(2)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涵养,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正确的知识教学传授。
(3)具有完备的社会生活经验,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具体现实生活相关联。
(4)具备教学与实践的双效工作能力,保障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纯空洞的理论。
双师型教师不是以证书或者荣誉来衡量的,而是一名优秀教师的代名词,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以双师型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2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主体现状
2.1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教师的工资福利是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福利待遇的高低和教师的生活水平高低密切相关。而现在根据调查显示,高中教师的福利收入要比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福利收入高出一倍,和高等教育院校教师相比那差距更大。这样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普遍感觉到生活质量较低、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较重,很难专心工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流失严重,整体教师队伍质量下降[3]。
2.2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受限
教师作为一个教师育人的特殊职业,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通过自我学习或者参加培训等措施,不断给自己充电,所授知识需要不断赋予时代特色加以诠释。教师的已有知识是教授学生的基础,而后续知识的不断补充是保持教学质量的动力。由于近些年招生质量也不断下降,老师教学水准自我要求也不高,老师自我学习的迫切性也降低。在一些省部级或者重要学会组织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习培训的项目上面,学校资金短缺的中等职业院校都是避而不去的。即便明明知道某些培训是可以提高学校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一次难得机会,可以因为学校教育经费不足,而不能抓住机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展业发展能力也是中等职业院校领导必须正确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2.3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幸福感不强
教师的幸福感除了从物质生活中获取之外,社会对其认可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幸福指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经济水平已经不足以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幸福感了,而在精神方面是否可以获得幸福感呢?受到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影响,大部分生源都报考大学的志愿,中等职业教育已不再受到家长和学子们的青睐。中等职业教育从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取消了包分配的就业政策,无论各个学历层次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问题。作为学历层次较低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市场就明显处于劣势。学生和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就业大潮中一毕业就处于劣势,就会尽量让孩子往好的学校和高层次水平院校去读书。大部分初中毕业生要不就是辍学了,要不就是努力考高中,而选择到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入学的家长也是愈来愈少了。这就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系统中就不再重要,中等职业学校老师的社会地位也自然比不上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社会地位下降、又没有充足生源,所以很多学校就让学校老师除了自身教学工作外都还必须负责招生工作,设定招生名额任务,对完不成招生任务的老师给予处罚。在这种社会和学校环境中,中等职业院校的老师哪还有心思钻研教学研究,能在学校坚持着做一名普通老师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据吴汉华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中对某些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调查,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比例达高到53.4%,认为复杂的工作任务影响了身心健康的比例高达81.7%,在工作中会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症状的老师比例占到50.3%。周慧梅,吕霄霄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状况与差异分析》中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幸福感从专业素质、职业形象、经济保障、职业价值、社会认同等几个方面分别采用抽样方式辅以“麦克阿瑟主观社会地位量表”进行衡量,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整体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 Social Status)处于中下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强的事实不容置疑[4]。
2.4“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充足
教师数量是各国评价各类师资队伍的重要指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近些年的生师比一直处于
(Pupil/teacher ratios) 20:1以上,没有达到国家制定的20:1标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差距,据统计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平均为 11:1,日本高中阶段生师比则处于14:1。
可以看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总体数量并不充足。由于地区、经济差异,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能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数量更少。
3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制度建设有待优化
3.1 准入制度有待优化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也属于国家事业编制,需要遵循“凡进必考”的进人制度,这样只有成绩优异的考生才有可能进入用人单位。但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主要培养技能操作人才为主的学校,成绩的优异并不能代表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就一定强。所以中等职业院校招聘人才的时候,给予学校一定的选择权, 比如可以扩大面试比例,增设动手实践附加科目考试等等,让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一定的用人自主权[5]。
3.2建构正确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观
建构主义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范畴,是对认知主义的延伸。根据构建主义理论,需要中等职业院校老师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主动研究,深入理解。“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的下属概念,是教师职业做的一次概念延伸,如何才是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本人认为有必要构建“双师型”教师哲学,并丰富其内涵,树立正确的“双师型”教师观,包括“双师型”中等职业教师伦理、美学、素养、本位、价值等多方面内容,遵循“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中高职区别审视”、“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的原则,认定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构建正确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观可以给教师队伍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引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走出困境[6]。
3.3入职后管理制度
作为一名教师,教师职称评定对于老师来讲是关乎其切身利益的大事,对规划教师教学生涯有着重要调节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是教育系统中独立的一个教学团体,他们的职称评定既不能按照初中、高中那样评定,也不能按照高校标准去衡量,所以制定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职称评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7]。高效合理的职称评定标准可以激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教师身心健康,不用整天为职称的事情而烦恼了。职称评定的标准和“双师型”教师内涵紧密结合,这样教师在努力评定职称的过程就是努力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过程,有利于中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8]。
3.4 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合理投资,提高“双师型”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中等职业教师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是其安心工作的前提,根据现在不断飞涨的物价和房价,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工资确实应该得到提高了,有的市县级教师工资才2000多元,一线教师工资水平较低是公认的事实。工资水平低,教师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都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美国公立高中教师工资水平平均为35万,日本高中教师年薪约为36万人民币,高于普通公务员年薪。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年薪不到美、日两国教师年薪的五分之一[9]。
中等职业学校经费资源是有限的,应当加大中等职业院校合理经费投入。对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学习、培训、资助经费一定要到位,不能因为资金短缺而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0]。
4.结论
中等职业教育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社会建设人才。现阶段现当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培养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面是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走出困境的一个捷径。深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德江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N].中国教育
报,2015-06-30(1).
[2]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3]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 22-26.
[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能力结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4(21): 211-215.
[5]孙翠香,吴炳岳,张元.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策略——基于天津市 41
所中、高职院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3):23-25.
[6]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5(10):73-75.
[7]张长谦.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81-83.
[8]邢晖,李玉珠.建立中职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中职师资现状调查与建议[N].中国教育报,
2013-04-08(3).
[9]丁莹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
等专业学校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5-29.
[10]徐峰.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形象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10):23-29.
作者简介:朱晓雷(1976.12-),男,汉族,河南长葛人,本科,中级职称,工作于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总务处,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