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在培智学校的改革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陶冶 李红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不断创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不断创新。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儿童因其身心的特殊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存在较大的困难。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关系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广大残疾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本文旨在结合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探索适合他们的阳光体育运动形式,帮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各项能力。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培智学校 改革

1.改革背景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受重视,培智学生也不例外。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并从2007年起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区学校纷纷在自身基础上逐步进行探索和改革,根据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针对阳光体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成功的先例影响下,本文将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针对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的改革与实施。
2.为什么需要改革
         培智学生身心特点差异大,学生的能力及学习特点不同,发展需求及信息获得渠道不同,这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在客观上导致不同发展需求或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无法统一参与某一类别的活动中来。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进至特殊教育学校后,笔者注意到常规的大小课间活动,并不能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需求,因此基于学校的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的要求,笔者根据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目前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争取帮助更多的特殊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阳光运动活动中。
         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阳光体育运动是以体育活动模式为基础,保障学生有效运动的相关实验。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学生充分结合体育锻炼,实现身体素质提高的目标。这在一些学习任务较重的学校是通过大课间的广播体操来实现,而这种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却不具备可复制性,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更多的精力关注,才能保证他们达到锻炼的程度。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相对其他特殊儿童来说,他们更应该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的规则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笔者和几位同事决定对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儿童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3.改革后怎么做
3.1结合校本课程,设计活动方案
         在制订方案的前期,笔者和其他几位参与者首先就改革的目的达成一致: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在提高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限度的感知与认知的训练。因此笔者结合学生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将知觉-动作训练、动作训练、感知训练的部分嵌入阳光运动中。
         特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体育活动中的许多场景,与实际生活中的状态类似,所以在体育活动中结合课程体系,设置部分学习目标,首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动作与感知,其次也能够增加趣味性,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抗拒性,更好的获取一定的肢体协调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课前评估。
3.2对学生开展个别化评估及分组
         阳光运动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其活动模式旨在全体学生体质的提高,因此在活动开展中,我们要注意到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真正实施方案前,需要对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进行个别化评估和分层。教师根据动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感知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指令听从能力等综合考量后,将能力相近的学生放置于同一小组,并为其设计符合学生该阶段适合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3.3确定改革实施形式
         改革实施对象为我校一年级和二年级的80名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在对全校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后,将组内的所有学生打乱,将学生综合评估结果分为三个层次,并命名为ABC组,从三组中各取40名学生合并为对照组,40名学生为实验组。实验组学生按照 ABC分组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内容由热身活动、小组活动到放松活动三部分组成,活动内容及目标每月视学生目标达成情况更换。对照组学生按班级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内容由传统的队列队形练习加律动操组成。

 
4.实际的过程
         改革首先遭遇了第一个困难,大课间的时间安排,场地的分配以及组织人员的分配问题。
         紧接着初期准备试行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进度较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学生常规管理方面。学校老师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推动改革。
         在9月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评估及分组,确定学生目标及活动后,我们从10月至11月一个月内按照计划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每天的阳光运动时间(9:00-9:35)内,班级老师将学生组织到达指定活动场所开展阳光运动活动,活动中各组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开展活动,活动后各组进行场地整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活动需要较多器械,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5.效果反馈
         经过一个月的初步试验后,我们对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同等水平的个别化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目标达成度方面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C组学生的目标达成度,有明显提升,A组合B组学生也有提升。如C组中2名能力相近的学生,实验组的学生能在老师的辅助下顺利达成活动目标,对照组的学生在辅助下仍无法达成活动目标。
 
6.总结与思考
         在试验期的一个月内,实验组学生的规则意识、动作能力等都较对照组有较大提升,所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创新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更贴合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学生在活动中能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更适合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
         培智学生感觉辨别能力低,注意的稳定性差,接收信息需要通过多感官渠道,这也要求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教师在给他们设计活动时需要多提供操作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培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改革也需要学校、家长、学生乃至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智力及发展性障碍学生的运动质量,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方俊明.书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3
 [2]戴红燕.践行阳光体育模式  塑造学生健康体魄[J].基础教育参考,2019(18):7-9.
[3]马永波.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6):96-97.
[4]朱益华,陈鸿雅.培智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浅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4(05):36-37.
[5] 郑丽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44.

作者简介:
 简介:陶冶(1989——),女,湖南长沙人,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望城校区课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学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知觉-运动康复。
 简介:李红丹(1995——),女,贵州六盘水人,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望城校区课程管理中心学生发展专干,学士,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康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