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吴浩
[导读]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实际相联系

         摘要: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即教育”,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也应当秉承“实践”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将学生培养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以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探究了能够提高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引言:初中是学成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缺乏自主探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的阶段性特征为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初步形成英语语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课外阅读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实际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低下、课程开展不顺利、阅读教学无效果等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现阶段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差异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课外阅读的学习与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课外阅读学习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系统,从理解到运用,从教师引导到自我学习的几个阶段。此外,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时,往往会忽视阅读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时容易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学过程混乱、复杂,每一篇英语文本都是通过“读-翻译-做题”进行阅读教学。
         (二)阅读形式化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时,通常是先教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向学生解释生僻词汇的含义,接下来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语法,最后完成阅读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阅读题目的解答,并没有对英语文章的文化背景、词汇运用、语法拓展进行深入剖析。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形式化地进行阅读,机械性地完成阅读习题,完全忽视了阅读对于英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重要意义。
         (三)轻实践
         英语课外阅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会因为追赶教学进度而将阅读教学搁置,让学生采用课下阅读的方式完成阅读练习。这种“课上不重视,课下不指导”的教学态度,最终使课外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这种状况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缺乏英语阅读教学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词汇量积累不足,其英语知识水平有限,对于英语课外阅读产生畏难心理[1]。同时,初中学生课业繁重,为了完成作业,并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阅读。


         二、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整合课内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为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基础。部分教师将课外阅读作为单独的课程,向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通过抽查的方式检验学生课外阅读效果。一方面,此种教学方式削弱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联系性;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英语知识的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构建系统性英语知识结构[2]。为此,教师需要整合课内外阅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资源,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能够主动收集课外阅读资源。
         (二)创设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要具备“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天地,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初中生生理发育虽然趋向成熟,但心理发育较为迟缓,为此,教师需要深刻把握初中生的阶段性特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3]。学生在阅读课外英语文章时,会因词汇、语法等难以理解而产生畏难心理,教师一方面要采用鼓励、激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翻转课堂,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方向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通过重新调整课内外实践,将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等方式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惑。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符合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时间及空间,环学生以自由”的教育思想,将学习的阵地转移至课堂之外,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确定学习内容[4]。
         “翻转课堂”特点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释放课堂活力,为此,教师需要在在“学习资源”上下足功夫。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学习任务表,以“伟大的发明”为例,任务表为:1、了解发明者;2、、了解发明过程;3、了解发明实际;4、感悟,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方向。同时,在可养伤,教师出示每一个发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阅读的内容,组织语言进行描述。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凸显。
         结束语
         当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阶段性差异、阅读形式化、轻实践的问题。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深刻把握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的内涵,整合课内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创设课外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利用翻转课堂,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方向;巧妙利用微课,丰富课外阅读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凌骊.“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5):109-110.
         [2]顾莹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4):42-43.
         [3]李兆玉.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4):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