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制、工学合一”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 叶福财
[导读]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自 2006 年开始招生,2013 年被合肥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示范专业

         一、实施背景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自 2006 年开始招生,2013 年被合肥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示范专业,2014年通过验收,2016 年立项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建设专业,2019年通过验收。电子商务专业要培养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商务型人才,必须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使教育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校企双赢为目标,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电商专业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为了打造我校专业特色,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实施了基于专业技能培养活动和网络创业教育活动“双载体”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建设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我行、创业我能”的高素质中等专业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二、具体实施与保障机制
         1.构建并实施基于“双载体”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双载体”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合肥荣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梵电商等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定,创新并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校内外实训等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运作、社会公益活动、就业指导课程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调研结果,校企共同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修订完善了岗位技能课程模块与网上创业课程模块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压缩了部分网络技术类课程课时量,增加了网上创业类课程并加大课时量,对课程进行了逻辑序化,加强了与“教学企业”的对接。
         3.以企业实践教学为主基地,开展“双载体”人才培养
         (1)建成具有“做中学、学中做”功能的校内外教学企业
         围绕“校企双主体”办学理念,在上级部门及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框架下,与优质电商企业合作,将专业教学与企业运营过程紧密结合。
         (2)实施分段式轮组轮岗教学组织形式
         针对电子商务教学企业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轮岗、核心课程教学与教学企业实践交替,创新了“能力培养阶梯递进,教学组织分段实施”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第三至第六学期,根据需要在不同工作场景的4个教学企业开展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
         4. 打造一支“业师协同”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通过积极安排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承担技术服务项目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多渠道聘请并培养3名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基地建设等工作,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
         5. 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确保改革成功
         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完善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从电商专业角度出发,以企业利益的实现为切入点、以行业协会的参与为着力点、以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为稳定点,确保电商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成果与成效
         1.专业招生规模及质量远超计划录取数量及分数线       
         本专业近三年来,人才培养质量普遍受到就业单位、毕业生及学生家长的认可,享有良好的口碑,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在稳步上升,其中五年制电子商务专业招生分数线远远超出省控最低分数线。


         2.对口就业率及用人单位评价高           
         三年来,本专业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855人,其中:2015届、2016届和 2017届毕业生分别达到341人、336人和 178人合计855人,首次就业率分别为86.8%、92.3%和 93.5%,专业对口率分别为 82.4%、84.6%和85%,输送了一批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根据三年来对我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数据,用人单位认为我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实践技能较强、实践经验较多,对岗位的适应性好,创新创业意识强;此外,对我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评价高,思想品德、职业修养、工作态度、团队精神、诚信及忠诚度和总体素质,均获得 90%以上的企业认同。
         3.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本专业重视“以赛促教”,加强校企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屡获佳绩,学生参加省级各种技能大赛,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次,市级奖项20多次。
         4. 学生创业初见成效
         网络创业教育和灵活的分段式组织教学初见成效,参与创业学生达90%,成功率达 10%左右,如:(1)16级五贯电商4班学生孙永强从第一学期便尝试做自己的个人店铺,目前在代理品牌服饰“高梵”,2017年团队最终完成了近百万元的销售额。(2)14级就业班电子商务专业熊权兵同学,从卖潮流男鞋到去年成功转型中高端英伦风男士皮鞋,在2017年双十一当天做到了淘宝TOP10的销售额,目前在广东创办了自己公司,不仅做线上销售,而且做阿里巴巴供应商,发展了近百家淘宝代理商和150个采源宝微商代理。(3)18级电商专业40名学生参加“滴露”品牌2019年双十一教学实践活动,双十一销售额突破三千万。
         5. 电商专业建设教学成果显著
         电子商务专业2016 年立项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建设专业,2019年通过省级验收。电商专业校企合作案例被评为合肥市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体会与思考
         1.良好的沟通是推动校企合作的润滑剂
         企业用人具有不确定性,而学校的人才培养又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主动与企业沟通,做好衔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学生知识结构和质量满足企业需求。
         2. 学校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评价机制
         在教学改革中,要大力推行企业环境中的“做中教,做中学”,“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深层推进的基本原则。在企业介入的真实环境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以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都要深入改革,形成完整的体系。
         3.必须建立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机制
         尽管我校电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距离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校、企业、社会及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动力机制。建立动力机制,政府是关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通过制定和实施适合校企合作方面的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1+X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通过政府职能的发发挥,逐步建立起一种能主动适应、自我调节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4.校企双方要协调处理好对学生的共同教育和管理
         “校企双制、工学合一”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带来教育教学管理上的一次变革,对学生而言,学校和企业两种活动场所,理论和实践两种学习内容,师傅和教师两种指导者,学徒和学生两种身份,挣钱和实训两种效益,这样的模式需要校企双方介入,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育人责任,重点需要开发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5.课程体系中如何融入工匠精神教育。
         学生要做中学、在任务中学,在工作中学,教师要在做中教,企业要在工作在教。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由于职业教育年限较短,实习实训任务较重,学校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应将工匠精神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去,而不仅仅开设专门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程。
         (作者:叶福财   单位:安徽新华学校   职务:电子商务专业学科带头人  联系电话:13955152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