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趣味课堂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黄东文
[导读] 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之下,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摘要: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之下,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而高中阶段自然也离不开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高中阶段的学科体系中比较核心性的内容。但是不能够忽略的是,这门课程中有比较枯燥性和乏味性,往往更加考察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能力。而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也面临着十分繁重的学习压力,那么这时如何来提升课堂上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效率,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趣味课堂;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娱乐课堂;结合生活
         首先教师一定要注重小组间合作,因为在这种相互之间的影响之下,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从而营造一个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其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因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操作,因此一定要重视起实践的过程。并且通过实践这种更加富有操作性的过程,更能够减缓课堂上的枯燥感,不仅仅是一味地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且就是要注重打造一个娱乐性的课堂,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本身就有一定的乏味性,并且过于理论的知识内容往往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娱乐课堂的引入,则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最后可以结合生活教学的方式,引入一些案例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开展小组合作
         如果信息技术这门课堂仍然摆脱不了,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由教师单方面的进行授课,那么学生也仍然摆脱不了厌学的情绪。教师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身就十分的抽象且理论,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并且在巨大的学习压力状态下,更容易神经紧绷。如果信息技术这门课堂,仍然是如此的死气沉沉,那么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这时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使学生在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来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基础”时,这一节课的理论性本身就比较强,如果再仅由教师进行讲述,学生很容易就会觉得枯燥。所以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抛出一些现象,使学生们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归归纳总结,获得更加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比如可以使学生思考日常过程中,哪些属于信息呢?能否进行举例呢?比如校园中的铃声响起,就告诉他们要上课或者下课了,或者在报纸上在手机上等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鼓励动手实践
         教师需要意识到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程度,在学生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领域在蓬勃而出,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下,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是招收人才时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所以对于高中阶段的这门学科而言,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是听教师讲理论知识,而不进行实际操作,那么毫无意义。
         例如,在教授“下载效率的提高”时,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使学生能够认识了如何提高下载效率,并且理解多线程下载、批量下载、断点续传的概念,学会利用FTP文件搜索的使用。比如学生在下载一些网络软件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用windows自带的下载方式,那么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时,他们去寻求不同的下载办法。

这时就可以引入多线程下载和批量下载等方式,之后使他们对比所耗费的时间,使他们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别?那么学生在自我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这其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
         三、打造娱乐课堂
         高中这一阶段有他自身十分特殊的综合性因素,无论是学生个人的心理压力,还是外界所带来的人生大考,都迫使学生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就像之前早已强调过很多遍的是,信息技术这门课本身就有它的特点,略微的枯燥和乏味,并且理论性很强,那么这时如何在这一种压力状态下,帮助学生减缓学习带来的枯燥感,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而趣味性的课堂一定离不开些许娱乐,所以在实际的操作演练过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游戏或者娱乐时间,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之后,就可以给他们自主的选择性,从而提升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认识代码与调试运行”时,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十分富有理论性。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难免就觉得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小程序,在讲授代码时进行引用。这样学生就会跃跃欲试,想要自己动手操作来编写出一个小程序,或者一个简短的文档等等。之后再进行调试运行,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感觉到成就感以及一定的趣味性。
         四、结合生活教学
         就像早已强调过很多遍的事实一样,信息技术这门课是要服务于实际的,它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应用能力,那么最终一定离不开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题来结合生活的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或者总结归纳。可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看着自己的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结论,产生更加积极的正反馈。
         例如,在教授“视频、动画信息的简单加工”时,这节课更加考察学生对视频、动画制作这部分内容的综合运用。在学习过之前的相关内容后,相信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实践能力,那么这时就可以使学生自主拍摄一些动画或者一个微电影等等,以这种表现形式,来剪辑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或者也可以在网络上搜寻不同的素材,表达出自己想要展现的主题就可以,使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一个视频的制作。这样可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能增强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对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十分有效。首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这种方式,来提高课堂上的参与度,营造一个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鼓励学生动手进行实际的操作,因为只有学生真正进行了练习,他们才能够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也进一步地体会到基本操作过程中所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并且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或者其他活动的引入,来打造一个娱乐性的课堂,尽可能地减缓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枯燥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最后可以结合生活教学的方式,帮助他们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趣味化教学方法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6(12)
         [2]谢小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趣味化教学探讨[J].信息通信,201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