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王逸群
[导读] 歌唱思维作为声乐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备良好歌唱思维

         摘要:歌唱思维作为声乐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备良好歌唱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歌唱要点,并提高歌唱水平和质量。然而实际教学中受到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思维训练不足、情感体验缺乏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歌唱技能难以提高,歌唱水平也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导致学生声乐学习进度停滞不前。迫切需要老师对学生歌唱思维培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想象性、创造性和情感性思维进行培养和训练,在提高学生歌唱水平基础上,推动其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歌唱思维;培养路径;探索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展教育教学也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对声乐教学也引起高度重视,实际教学中老师也通过优化声乐教学模式,对学生歌唱思维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对歌唱技巧进行准确把握,相应歌唱艺术水平也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暴露出培养方式单一、情感体验缺乏等问题,需要结合声乐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对歌唱思维培养路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提高学生歌唱技能和素养[1]。本文结合歌唱性思维概述,对当前学生歌唱性思维培养存在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从想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情感性思维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行之有效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一、歌唱思维概述
         歌唱思维是人们在声乐艺术活动中存在的一种心理过程,需要运用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梳理,以获得更加全面和系统认知,帮助人们从行为上更好体现,因此可以说歌唱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认知活动,还能够指导具体声乐演唱实践,使歌唱水平和表现力得到明显提高[2]。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歌唱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并借助丰富教学活动和多样化教学手段,对学生歌唱性思维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不同声乐表现技巧的同时,也能够运用正确歌唱思维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进行良好驾驭,并在具体演唱中充分展现声乐艺术魅力,学生演唱水平和声乐素养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推动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现阶段,高校开展声乐教学对学生歌唱思维进行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1)不够重视歌唱思维培养,老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声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对歌唱思维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进行声乐表演也是照搬照抄,不利于展现声乐作品真正魅力,学生演唱水平也无法获得提高;(2)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歌唱思维进行培养,仅仰赖老师口头、肢体语言表述无法实现,还需要老师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现代多媒体、问题设置、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以帮助学生对不同声乐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剖析,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作品演唱技巧,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也能融合自身想法进行创新,以呈现出声乐作品崭新艺术魅力,学生演唱思维和能力也会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3)情感体验缺乏,不同声乐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和情感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想要提高声乐作品表现力和影响力,就要对作品内容和情感进行准确把握,并在实际演唱中充分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情感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演唱思维,可以通过自己对声乐作品进行全面剖析,并在实际演唱中将自己情绪完美融入到想象画面中,对声乐作品进行完美演绎[3]。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有效培养路径探索
(一)想象思维培养
         声乐演唱是一项极具艺术感行为,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学生也会在脑海中构建一幅与声乐作品相一致的画面景象,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声乐作品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实际演唱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这主要是仰赖于想象思维在其中发挥作用,如:在对“我爱你,塞北的雪”进行演唱时,学生具备想象思维以后,演唱时脑海中就会自动呈现北国雪景画面,学生也能更好融入到自身所构建的演唱情景当中,并对作品所表达思想感情进行准确传达,相应演唱技能和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想象思维进行培养,可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发声技巧训练,发声技巧在声乐演唱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的基础,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发声技巧,以发声力度为例,针对老师所说的发声力度学生只能够凭借感觉进行确定,在重复练习中学生也容易丧失耐心,这时候老师就可以使用具象化手段,如打比方、举实际案例等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老师所阐述内容,在实际训练中也能快速把握重点,提高学生演唱技能;(2)重视情景交融,学生在掌握一定声乐演唱技巧以后,老师就要利用现代教学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声乐作品描绘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感官体验,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对声乐作品内容进行自由想象,并对作品表现情感进行分析和体会,实际演唱时也会更加灵活和自如[4]。
(二)创造思维培养
         学生在进行声乐演唱时,所具备的创造思维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理解实现二次创作,不仅提高声乐作品感染力,还促进学生获得创新发展。因此,老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培养,具体措施有:(1)转变教学观念,简单来说就是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和体验,老师则从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难题,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也会将自身想法及时表述出来,并在老师、同学指导下进行完善和优化,实际演唱效果也会更佳,最终实现模仿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2)举办多样化活动,对学生创造思维进行培养,需要多样化活动从旁发挥辅助作用,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声乐作品赏析、作品二次创作、作品角色扮演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对更多声乐作品加以掌握,并获得更多创造思维锻炼机会,学生思维和能力也会得到共同成长[5]。
(三)情感思维培养
         情感传递直接关系到声乐演唱质量,并且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的本质目的就是对作品所表达情感进行准确传达,观众在倾听以后也能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到理想艺术表演效果。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情感思维进行培养,可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声乐演唱十分注重情真意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把握声乐作品传达情感,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歌曲传达情感进行感受和领悟,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互联网,为学生搜寻更多声乐作品背后社会背景、故事概况等资料信息,并让学生对作品呈现内容进行亲身演练,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带入到作品故事中,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真实体验,最终在演唱时情感也能准确传达;(2)将情感和技巧有效融合起来,完美的声乐艺术呈现,除了情感加持以外,还要注重演唱技巧展现,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情感思维,对演唱技巧加强把握,使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根据歌曲表达情感对技巧进行优化,以通过演唱技巧对作品情感进行完美传达,声乐演唱水平也会大大提高[5-6]。              
        
结语: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思维,就要高校老师对歌唱思维培养加以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对多媒体教学、举办多样化活动、重视情感体验等方法灵活运用,实现学生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有效培养,学生声乐演唱水平和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并带动学生朝着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策略[J].当代音乐,2020,(3):13-14.
[2]汪梅娟.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思维的培养对策[J].北方音乐,2020,(6):156-157.
[3]李倩倩.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提升[J].北方音乐,2020,(4):155,157.
[4]马心圆.试论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及运用策略[J].艺术家,2018,000 (004):P.34-34.
[5]何敏.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5):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