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谢凤梅
[导读] 生物是学生步入中学后所要接触的新学科

         摘要:生物是学生步入中学后所要接触的新学科,因此学习时难免会感到陌生。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主流,教授给学生知识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通过实例来分析探讨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为相应的教学质量提高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活经验;情境教学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更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持,因此综合素质合格的人才是当前社会的需要。将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同生活经验相结合,首先能够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上课体验,全新的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结合社会与自然知识,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资源概述
         在新时期的生物教学方面,教师走进平常的生活中寻找可以让生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的教学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创新举动,也迎合了新课改对学科教师提出的“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这一原则。生活资源是一种活化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教学资源,将其运用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激活教材中原有的知识,使得这些知识由原来的枯燥、静态转变为灵活、生动的状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无疑被调动了起来,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也得到了很好的刺激与强化,促使其快速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推动着生物教学活动走向纵深发展状态。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意义
         初中生物教师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上,就是一种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重要举措。如今这一教学模式可发挥着非常理想的教学作用。首先,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经验迁移”的作用。也就是在生活经验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更好更快速地理解原本比较难懂的生物知识概念。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其次,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激活其思维,使其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能够让学生主动与其他同伴进行交流,甚至配合教师的互动性教学行为。而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教学都可以很好地推动生物教學的高效开展。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更强,对于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策略
         (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激趣性教学策略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采取激趣性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以提高其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而在激趣教学中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发挥激趣的作用,让学生更愿意走进到课堂教学之中,探究其中与生活存在较大联系的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来灵活地采用有效的激趣教学手段,以期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讲到了:“池塘里所有的鱼可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钓鱼的故事。在这里,教师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钓鱼时或者见过别人钓鱼时的情景,然后提问:“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钓到不少的鱼,但是有的时候坐着很长时间也没见鱼儿上钩,这是为什么?”通过活跃的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都充分调用彼此的生活经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共同回答这样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二)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实践性教学策略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教学策略,在近些年来备受教育界的重视,旨在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教师在生物课教学中,可在上课前为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实践教学任务,以便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吸收作用》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分别用清水和土壤溶液来进行植物的栽培。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培养的植物幼苗长势。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彼此的栽培植物经验之间的对比,得出了植物的生活中需要无机盐的这一结论。
         (三)推行情境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本就与人紧密相关,但由于其科学性较强且抽象,现实生活中没有直观的表现,学生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为枯燥的知识赋予丰富的情景,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打开学习的新大门。同时这也要求教师要时时学习与进步,记录在课堂上能够被用到的教学材料,将课堂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融合到一起,便于学生理解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说到“被子植物”,学生难免会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但如果举例生活中常见的被子植物,那么这个概念会变得容易理解许多。本节内容中讲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前自己种植一株植物或者观察自己周围存在的植株,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常见的被子植物有牡丹、玉兰、桃、李、杏等。最好能够自己种植一个小植株,观察其植物的生命历程。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植株有一定了解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反应也更加积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来鼓励学生探究。在本章当中提出问题:一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可以划分为那几个阶段?二是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三是被子植物是如何形成果实的?通过设立相关的问题,为学生建立一种探究式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思考起来,主动的投身于学习当中,这一过程即是一个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有效的解决了课堂问题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学习上的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具有很好的教学作用。因此,教师可积极地将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上,也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取生活资源,切实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保障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石.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48+102.
         [2]刘永强.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29+33.
         [3]王志红.论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J].中国校外教育,2017(24):14.
         [4]孙晶.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D].贵州师范大学,2014.
         作者信息:谢凤梅,女(1986.11-),汉族,咸阳市人,本科,
研究方向:生物科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