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不同的语言方式对学生的情绪和发展影响截然不同,也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语言,这不仅是教师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更蕴含的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积极语言 提升 课堂教学质量 主动性 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恰当的运用积极语言,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点燃学生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在这里就积极语言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运用积极语言谈一点我的想法。
一、何谓积极语言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塑造信念的语言。
积极性教学语言具有激励性、规范性、启发性、赏识性等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友善和自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配合,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二、积极语言的特点
(一)积极语言的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有点和长处给予肯定和赞美,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
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语言的感情色彩,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二)积极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契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三、积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运用积极语言之前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期待,要善于从情境中找到学生相关的闪光点,然后用积极语言把闪光点和期待联结起来,从而激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并增加学生对这些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
这个过程是教师运用积极语言和学生互动的过程,那么怎样有效运用积极语言呢?
(一)适时鼓励、恰到好处
课堂上老师恰当适时的使用激励性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尤其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应该及时表扬他、鼓励他,使他感到我也有优点,我也能进步。比如,有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误了,这个时候学生自己会觉得紧张和难堪,如果教师控制不住自己情绪,来上几句批评或责骂,很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一落千丈,而如果教师能给予一个恰当的鼓励,则效果完全不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可以问他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回答正确之后,及时说“你今天表现真好!声音很响亮!”。对她们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会觉得非常自豪,从而找到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会更加认真听课,带动课堂良好学习氛围。
(二)、善用启发性语言
在教学的关键环节上,特别是在破解教学难点的过程中,恰当地、适时地使用简洁、巧妙的启发性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又适度地点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引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式,以帮助学生翘起脚尖摘桃子,就会达到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效果。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对待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出现思路单一、视野局限等现象,教师要精选学生的困惑,把握教学的重点、关键点,用精准、巧妙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发散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向深层次探究,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建构。
(三)抓住闪光点,赏识学生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没给人方法都是为了赏识而生,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语言,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这样说“你的见解与众不同,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的方法太富有想象力,太有创造性了!”“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从而能使他们敢于表现,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四) 运用体态,激发愿望
教师在运用积极语言的同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人的表情流露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所以,课堂上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动每位学生的情绪,教师表现出喜悦,学生自然就心情舒畅;教师表现出疑惑,学生自然就会思考;而有时教师的俯身倾听,可能就会让学生倍感温暖。
综上所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注重显性课堂的效果,更注重隐性课堂效果,用课堂中教师恰当巧妙的运用积极教学语言,以良好的语言行为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其产生一种积极表达的自我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虹《给老师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6
(2)刘儒德 《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史国荣 积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