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提高听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力词汇量的扩大。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多样化、多层次的听力材料获取渠道爆发式增长,各类听力软件和手机应用的广泛使用也为听力学习和听力词汇积累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慕课,翻转课堂的推广使得传统听力教学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转变。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各大专院校的春季教学不得不采用全线上教学,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伴随传统教学成为无可替代的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把吸收了国内外英语教学精华并结合国内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发展而来的产出导向法运用到英语专业本科听力词汇在线教学中,探索本科英语听力词汇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线上教学;产出导向法;听力词汇
1. 线上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对当前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促进在线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以物联网、云计算、数字虚拟和新型显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领域的应用,培育了新一代在线学习者,为在线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因而研究新一代在教学系统设计,对促进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王承博,李小平,2015)
1.1 在线教学
利亚姆·罗克(Liam Rourke)等人认为:“在线学习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与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的交互获得学习支持的建构性学习方 式。”(Rourke et al.,1999)巴瓦尼·斯里德兰(Bhavani Sridharan)等人认为:“在线学习是由教与学,学习内容(视频、音频、文本),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被动、主动),平台与途径(因特网、多媒体、语义网),以及对学习资源的管理(获取、组织、检索、重用)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Sridharan et al.,2010)。近年来在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和教学发生巨大变化。大学走向数字化,在线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广泛开展。为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和适合的教学方式,在线教学或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无疑将成为优选方案。
1.2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下文简称POA)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创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外语教学理论。POA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输入与输出脱节的问题,即“学用分离”。这一长期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外语教学效果和效率(文秋芳,2018a)。POA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评价”组成的若干循环链组成。“驱动环节”的任务是让学生尝试完成单元产出任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欲望。“促成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输入,并完成一系列促成活动,帮助学生把从教学材料中获得的接受性知识转化为产出性知识。 “评价环节”的任务是教师针对学生课上或课下产出的口笔头文本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补救性教学,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产出文本进行修改和互改。
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其涉输出驱动以及输入促成相关教学理论符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通过对产出导向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引导其优化学习方法,以此实现教学相长,促进词汇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听力词汇线上教学流程设计
高质量的听力课堂不仅要有高质量的输入,对于听力词汇的积累更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个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要,通过输出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此,笔者以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张民伦主编的《英语听力入门3000》第四册中第十单元第三部分“Humor-its role in our lives”中的目标词汇为教学内容:simultaneous, lighthearted, frivolous, sport, self-deprecating, intersperse, improvisation, mesmerize, connoisseur, perpetuate, inscrutable, caricaturize, sporting, consensus, butt, punch line, perish, 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课堂教学方式,介绍如何以教材内容为依托,遵循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教学流程: 驱动、促成和评价,实现学生在输入输出循环强化的过程中习得词汇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 第一轮循环:驱动-促成-评价
教师在第一轮驱动中播放词汇音频,设置词汇驱动任务。每个单词放音两次,一次英式发音,一次美式发音。听完英式和美式发音之后设置15秒静音,要求学生在15秒内从音形义三个维度匹配和校正。首先语音,能否准确辨音,同时能否正确发音;其次拼写,能否将听到的单词迅速准确完全拼出,遇到较长的词汇还可以同时练习速记;最后语义,要求学生快速在脑中尽可能多地列出听到单词的英文同义近义词,而不仅仅是对应单词的汉语意思。
听力词汇处理的即时性和网络教学的助力,使得评价阶段可以不用脱离在驱动和促成之后,而在驱动和促成的同时就可以完成。第一次评价产生在驱动中对目标词汇听音跟读的自我比对和及时调整。第二次评价产生在跟组内同伴的发音比对中的匹配和纠错。在驱动和促成过程中,借助在线网络课堂中的分组功能,可以将学生分成4人组或6人组,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听到对方在输出过程中的产出结果,借此来完成同伴互评。
2.2 第二轮循环:驱动-促成-评价
教师在第二轮驱动中播放带有目标词汇的课文文本,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回答问题,如:1.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s that Japanese and Americans regard the use of humor in public speaking?同时, 要求学生针对目标词汇所在的句子记笔记,记录关键词并根据上下文判断目标词汇语义。如:目标词汇sport, 在第一轮循环中,学生对语义的首要判断是game, physical activities或者past time, 但是目标词汇上下文:They will laugh and they will say, oh, he is a good sport.给出的语义场让学生意识到第一次循环中的判断和第二次中存在的差距,进而做出调整,寻找匹配上下文的语义。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堂平台中列出自己认为符合的语义。评价阶段,学生可以在查阅词义的过程中,可以在参考同伴给出的语义选项中去调整词汇的语义范围。经过第二轮驱动-促成-评价中,学生将单纯的语义植入到上下文中去判断,辨析,在词汇语义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中夯实积累。
2.3 第三轮循环:驱动-促成-评价
教师在第三轮循环中,将目标词汇从原上下文中分离出,植入新的句子。如:lighthearted所在的原句:Among ourselves, we do have our humor and we exchange jokes or lighthearted remarks, but all these are done at a very private and personal level. 替换句:In the serious and tense atmosphere of power struggle, the appearance of Dong Kwon brings a breath of lightheartedness and sweetness! 替换句中,可以选择目标词汇不同语义的语境,也可以选择跟目标词汇语义相同,但词性不同的词汇,替换句也可以从用法、搭配 、风格和语义学关系等多方面考虑。
以上均是从词汇层面考虑,为了提高学生听力的灵活度,还可以从句子层面考虑,设计跟原句句型和信息顺序不一致的句子,可以是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或者陈述句和疑问句的转换。如原文:It is hard to work out where culture has affected language where language affects culture in cognition, a hot topic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and where the differences are unrelated.替换:It is hard to work out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the unrelated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在替换中,学生不仅需要在语义层面上做取舍,更重要的是需要从句子层面做信息的整合。此部分可以采用师生合作评价,教师将即时收集到的典型样本做评价,学生在老师评价基础上分析原因,调整思路。第三轮循环的难度最大,需要学生在夯实基础的条件下从单词层面走向句子层面,从单个语义走向句子信息点,从线性思维走向网状思维。
3. 结语
结合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的教学理念,设计了“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为听力词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指导,有了在线课堂中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助力,使得在线英语专业听力词汇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在重复性提升过程中使得词汇习得从基础的音形义把握到理解中的夯实再到灵活运用中的提升飞跃。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此教学设计也许有不少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期待更优秀的外语教师和研究者做出更多的课堂尝试,丰富和完善产出导向法的在线课堂设计以及听力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承博,李小平. 2015. 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设计范式重构—基于“课程编导”理念的在线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9).
[2] 凤凰网教育. 2013. 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盈利模式分析[R]. 香港:凤凰网.
[3] 文秋芳. 2008.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2).
[4] 文秋芳. 2013.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6).
[5] 文秋芳. 2015.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4).
[6] 文秋芳. 2016.“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5)
[7] 文秋芳. 2018.“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3)
[8] Rourke, L. Anderson, T. & Garrison D. R. et al. 1999. Assessing Social Presence in Asynchronous. Text-Based Computer Conferencing[J].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4(2)
[9] Sridharan, B., Deng, H., & Corbitt, B. 2010.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E-learning Ecosystems: A Qualitative Study[J]. 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12(4).
作者简介:
欧阳伶泠,女,文学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语言学
李瑛瑛,女,文学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语言学
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19年科研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民办高校英语类专业词汇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编号MBXH2019YB54)
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19年科研课题——《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民办高校英语类专业词汇教学改革探索》(课题编号MBXH2019YB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