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演绎综合实践精彩的思维课堂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金利萍
[导读] 一个好的预设往往能带来精彩的生成,相反,则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预设往往能带来精彩的生成,相反,则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精心预设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那么如何预设有效的情境,提高地方课程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含量,让学生的思维飞扬        
         我认为,让学生处于一定的“本土”情境中学习地方课程,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深入,学得的知识才更鲜活,才能使学生更加喜欢地方课程,有利于学生亲近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一、情境预设,自主探究,生成“鲜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场景。情境预设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探究,生成的课堂将是“鲜活”的。
         案例:地方课程中一个内容是为建设绿色的浙江,请同学们献计献策。我以温州“本土”的情境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具体如下:我先展示温州山区某村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提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并在黑板上板书出这些问题。(滥砍乱伐  污染  特产卖不出  荒地未开发  文化落后)
         创设情景,“假如你是山区某村的村长,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动村民致富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是小组长交流的成果:
         小组一:(滥砍乱伐)
         1、多植树造林,发展旅游业,但要注意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鼓励村民植树造林,对踊跃参加者予以奖励,可以适当砍伐。
         3、派人巡视,如有破坏树林者,进行罚款。
         小组二:(污染)
         1、建立河道清理队。
         2、建立特定的垃圾投放点,提倡垃圾的分类。
         3、圈养家畜,不让家畜随地大小便,增加地面的清洁。
         小组三:(特产买不出)
         1、开发物质资源,到外地推销,到外地开展览会。
         2、开网站,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
         3、可以种一些果树,在采摘季节进行“采摘游”活动,也可销售出去。
         4、把同类物品做成多种形式的产品,例如将苹果做成苹果酱、苹果罐头等等。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小组四:(荒山未开发)
         1、开发旅游业,并创建“农家乐”等餐饮项目,在古建筑、历史文化等的乡村创立“复古旅游景点”。
         2、让特别技术人员教当地农民种植技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可以在那里建立农庄,工作人员在那里种菜,让旅客在那里体验真实版的QQ农场。
         小组五:(文化落后)
         1、向教育局申请支教教师,从小让农民接受良好教育,懂道理。


         2、在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多开展社会活动,提高村们素质,如建办文化中心,设立戏台,让村民陶冶情操。
二、关注前概念,资源共享,生成有“内涵”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前就存在着对科学事件的个人认识。学生在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就已经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有时需要补充资源,特别是学生周围的“本土”资源,才更有利于我们开展教学。
         案例:本人县里上的一节优质课《旅游线路设计》,活动要求:结合当地特色拟定一个“市区(或嵊州、新昌、上虞、诸暨)一日游”方案,拟定一个主题,作为你的旅游线路的推介口号,设计旅游线路。我选择了绍兴越城区及绍兴县一日游。
         如何关注学生的这些前概念,以利于他们更好的设计旅游线路。我想学生需要的是资源,于是我从网上找了绍兴越城区及绍兴县的旅游景点分布图,以及各个景点的介绍,包括景点的特色,地址,附近餐馆等等。学生有了这些资源,确立主题,拟定推荐口号,设计旅游线路时如鱼得水,课堂生成也是有“内涵”的。如下:
         小组一:线路名称:大禹陵—沈园—东湖—吼山—会稽山
          主题:自然风光
          推荐口号:自然风光甲天下——绍兴欢迎您
         小组二:线路名称:安昌古镇—古纤道—柯岩—香林花雨
          主题:水乡文化
          推荐口号:亲近古镇  亲近水乡  亲近自然
小组三:线路名称:古纤道—鲁迅故居—沈园—东湖—吼山
        主题:走进绍兴
        推荐口号:踏足绍兴  游遍绍兴
三、真实体验,情感融入,生成“灵动”
         地方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乡土化。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身边事、身边人,伴随着学生情感的融入,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灵动”。
         案例:绍兴市地方课程《我是绍兴人》七年级《第五课 万桥之市》,我请学生说说你认识的的家乡的桥,由于华舍的古桥特别多,而且是学生身边的桥,学生一下子说出很多桥的名字,比如:“元宝桥”、“ 待驾桥”、“荷花桥”等等。然后我再提出问题:“以上绍兴古桥或你认识的古桥中,是否有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并交小组讨论         ”学生脑子里就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拱桥没有桥墩,如何承受重量         ”“绍兴古桥多以什么材料建造的,为什么?”老师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最后,我请学生花五分钟的时间设计家乡华舍未来的桥。下面是学生设计的几座未来的桥:
          学生一:我设计一座音乐桥。桥上每一个阶梯都是一个音符,当不同的人走在古桥上,古桥就会发出不同的乐音,多个人一起走在桥上,就能奏响交响乐。音乐,古桥,流水,多少美啊!
          学生二:我设计一座未来的多功能桥。这座桥是拉索桥,桥上下分三层,最下面一层用于开动车,火车,中间层可以用于汽车、货车等通行,最上面一层是用于行人走路,桥最上面一层设有亭子,行人走到桥上面,可以看风景。下面是我粗粗的画得我想设计的桥。
         总之,“本土”情境预设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预设“本土”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地方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获得预料不到的效果,形成思维课堂。精心预设“本土”情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让“本土”花儿开得更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