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古力帕力·木合塔尔
[导读] 我国的多民族文学和汉语教育的建立和展开需要深刻强调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发展

        摘要:我国的多民族文学和汉语教育的建立和展开需要深刻强调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发展,肯定多民族文学的与历史文化融合,重建多民族文学的评价标准体系,以现代汉语为载体进行多民族一体汉语文学的实践,作为它的目标,
不管从哪些方面来看,都需要多元一体民族文学和多元一体汉语文学进行一次跨越和深度的整合,有效的推进多元一体民族文学和汉语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汉语言
前言:多民族文学共存的现实原因是社会格局的形态产生,汉语言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学,在这种构成因素方面的发展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意识形态和意识观念的双重冲击,以汉语言文学为主导,少数民族文学为辅导的中国文学格局下,少数民族往往容易被忽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当代中华多民族文学的体系中充分体现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历史事实和文学格局,多民族文化的冲击下对中国文学应当怎样发展的问题显现出来[1]。
         一、多民族文学概念强调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
         多民族传统文学研究和教育的展开首先要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明确地理解多民族传统文学的概念。虽然近年来多民族传统文学的理念已经渗透于大量的中国现当代传统文学史的讨论中,但是对于什么样文学是多民族的文学并无统一的定义和说辞。根据各方面的观点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理解多民族传统文学的目的是在基于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格局的理论基础上,使原来的多民族传统文学由原来的汉语传统文学的补充或加以点缀,获得了文化上的主体性,使其完全摆脱当前在复杂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中的边缘政治状态。
         二、多民族文学教育肯定了文学的相互发展与交融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中国的文学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互联系,它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现实中,文化的发展也演变成从单一到多一的文学发展,
向国际文学界提倡更多关于性别或族群的历史文学话语,以一种从性别或族群的嬗变和民族历史文化之间互动视角的历史文学方式来深入地讲述性别和族群历史文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现象,这被文学界称为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历史文学教育和研究的跨国文化转向,族群的历史文学和社会性文化现象的发展成为了历史文学超越传统的少数民族和国别的历史文学叙述的重要支撑点,多民族历史文学的研究和教育由此而随之发展和兴起。族群历史文学的教育和族群文学研究自然也就开始需要从性转向族群文学的特点和历史文学源流的角度来深入把握,因此,沿循民族文学历史的脉络深入解读多民族的文学便已经成为多民族的文学研究和教育的一个必然方向和内容。在当代中国文学历史的发展中,民族语言文学和当代的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全球化的发展一直是相互交融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和其发展一直被认为也就是当代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当代汉语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互动互融的历史性过程[2]。
         三、多元文学评价体系需要整合民族文学评价资源
         文化表达是一种使人类在不同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自我保护、自我发展文化表达的机制,虽然通过文化表述的方式不同,但是所有通过文化表达的都应该是共同的人性。

传统文学表达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不同的文化表达体系的传统文学表达各有特点,对不同传统文学的表述中各有差异的特点进行学习和分析了解,可以说极大地扩展和拓宽了人类对于人性自我认知的宽度,对于各种的文学表达形态都有的文化需要一个端正的认识。
         文学作品需要有多种的体裁,不同语言体裁的这些文学作品需要有不同的文学评价方法和标准,才能真正使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价。特别是在对文学的教育中,更是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来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通过对文学分析和评价的方式使得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价值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
         四、以汉语语言为主导的多民族文学教育实践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份子,其他包含着特定文化信息,通过对语言的文学使用,文化之间相互交融,而这种由于不同民族语言的使用而共同进行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往往同时也是人与文化之间的一种交融。由于少数民族语言和人与文化的交融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语言和文化的教育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或者文字来进行书写往往就已经成为了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问题。由于当前少数民族汉语的官方的广泛使用和大范围内的应用,有人标准汉语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标准汉语和特定地域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属于同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系统,无论是对汉语的传统文化的表达,还是标准汉语对于民族文化韵味的传统文化反映,都是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因此,对于什么是使用标准汉语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思想文学作品还是可能会存在一些的误解和争议。另外,也有一些标准汉语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民族思想文学的基本文化特质是存在于自己的民族思想和文化,关键是思想文学中的民族价值观念和民族思想意识,使用标准汉语的创作对于少数民族文学虽然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但是其影响的范围其实并不大,而且对于使用标准汉语的思想文学创作往往还有利于当前的社会反思民开汉语的发开文思想文学的创作[3]。
         五、结束语
         虽然长一段时期以来,少数民族的文学和其他汉语民族文学在其历史的发展中互相交融共生,共同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但是由于族群力量、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少数民族的文学在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其作用并未得到最高水平的展现,无法确定它的正确价值,同时也严重局限了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育多样化和发展。随着中国少数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学的贡献和其价值得到发掘,多民族的文学必将发展成为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多样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多民族传统文学的理念和教育是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内部的反思和教育重构,其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教育概念的扩容和中国新文学教育格局的反思和重建,都可能意味着中国多民族的文学理念和教育的多样化过程也可能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中国汉语传统文学的融合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对多民族的文学理念和教育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重新认知,将极大地有助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中国汉语传统文学更好地进行融合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学和和中国汉语传统文学的教育同创共生也将最终推动和促进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郭常顺. 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37):155.
[2]杨朗.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00(004):340-341.
[3] 洛桑朗珠.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 情感读本, 2019, 000(005):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