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学生谈话的技巧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陈龙彪
[导读] 教师教育学生离不开谈话,与学生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

         摘要:教师教育学生离不开谈话,与学生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手段。本文作者从教师对学生首先应充满爱心,处处关心学生着手,选择恰当的时机,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亲情、借力使力,利用网络科技、减轻当面压力。总之,和学生谈话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爱的细节,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深入了解,就可以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谈话:从心开始:时机:亲情:网络:有效
         教师教育学生离不开谈话,与学生谈话,是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手段。教师的谈话技巧水平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一次成功的谈话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次失败的谈话弄不好会使师生关系搞得很僵。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成功地进行谈话呢?下面本人谈一谈与学生谈话的一些技巧。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明白,其次教育学生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苏格拉底说:“教育是一种能解放和引领灵魂中最好的部分,去沉思万物中最美好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善于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善于利用生理学、心理学、人际交往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关心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善于通过言传身教,去唤醒学生心底真善美的本性。拥有和学生谈话的技巧,就能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独立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又当如何进行呢?
一、以情动人、从心开始
         谈话从心开始。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在家里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事事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护着,在外面的什么事情都给他们精心安排、设计好了的,缺乏自主性,因此教师对学生首先应充满爱心,处处关心学生,特别是在一个新组建的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是陌生的,学生和老师之间也是陌生的,班主任要多问问学生的打算,是不是适应新的班级、新的环境,上课听不听得懂老师所讲的课,课后能不能解决老师布置的习题等等!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爱好啊,兴趣啊!在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时候,要体现出老师无私的爱,因为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师爱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前进。只有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和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老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在学习生活中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生,及时给予细心的教育、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他们,才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二、选择时机、巧妙谈话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情节瞬息万变,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需要迅速、敏捷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巧妙的排除干扰因素,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学生谈话。譬
如:某个问题生在课堂上正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时,老师带头鼓掌,那掌声将是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而鼓励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若课后老师再及时的和他进行交流,谈话时亲切地拍拍那个学生的肩膀,鼓励他“真行”,暗示他坚持就是胜利,学生会觉得老师非常非常的可亲可敬,也就自然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服服帖帖的了。若遇到那种桀骜不驯的、懒惰的、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先挖掘他的闪光点鼓励他,提高他的自信心,然后再暗示他一个眼神,最后严肃地指出他的缺点批评他,令其限期改正。所用的方法即是先给学生一颗糖,再用一根“鞭子”抽。

这样学生就不会变得像野马一样没有方向,学生就如上帝赐给老师们的一株株珍贵的幼苗,需要爱的甘露滋润,需要信心给予鼓励,才能茁壮成长!
三、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方法
         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方法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针对不同性格、不同道德认识水平的学生,采取的谈话的语气和方式应不同,而且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事件中,采取的谈话的语气和方式也应不同;其二,谈话时,注意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要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切忌大道理连篇,空洞说教。
         首先,教师对不同性格、不同道德认识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谈话的语气和方式。平时性格开朗,道德认识水平高的同学容易与老师沟通,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切入谈话主题,反而能取得较好的谈话效果。而对于性格内向,道德认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老师应采取较为委婉的方式,尽量多用一些商量的语气,力求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能引起共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信任我尊重我,这样无形之中缩短了双方的距离,使谈话变得轻松起来。例如,笔者对于班长,一般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指出问题所在,并不转弯抹角,因为班长对老师所要叙述的问题本身认识水平就较高,老师只是起到提醒的作用,所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反而是双方更易接受的方式。 
四、  利用亲情、借力使力
         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可以用价值去衡量,唯有父母等亲人的爱是无法用价值去衡量的,因为那是无价的,父母等亲人的爱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常常用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学生:某乡村小学二年级有一道数学题:“你家里有五口人,一天,你爷爷买回1个苹果(由于排版错误,题目中的“10”弄成了“1”)请问:每个人分几个?其中有个答案是这样的:如果爷爷买回来一个苹果,他会把它留给生病的奶奶吃。但是奶奶肯定舍不得吃,她会把它留给我这个孙子;而我呢?也不会吃,因为我觉得每天受灶火熏烤的妈妈更需要它;但是妈妈也不会吃,他会把这个苹果留给爸爸,因为爸爸每天顶着烈日在田里干活,他更需要这个苹果解渴。这样,我们家每个人都可能得到这个苹果。
           五、借助网络科技、减轻当面压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因特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增多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直接的面对面外,还可以是隔着电脑的“面对面”。在这个步伐快速的时代,电脑很快的走进了千家万户。孩子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鲜血液,基本上能够掌握一部分的计算机技术。他们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聊天、交朋友、谈心、写博客、写内心的想法,畅所欲言。作为学生,或许在面对面的和老师交流时,会感到有压力而紧张,因此有时候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可能难以达到老师的预期目的。抓住网络这个平台,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换QQ号或博客地址,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运用科技进行沟通。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因直接面对老师,紧张而不知道说什么,也可以避免在学校因交流而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且网络交流一般为课余交流,比如说周末等假期,这时候的学生比较放松,交流起来可以更顺畅,这样就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得到升华。
         六、避免反复、注意有效
         每次谈话后,要及时检查谈话是否起了作用。检查方式可以是教师直接观察学生的表情和揣摩学生说的言语,也要以通过其他学生间接了解。这就是及时抓反馈,一发现有进步,就要及时鼓励,在适当场合公开表扬。如果通过检查,发现前次谈话效果不大或者没有效果,教师不要焦躁,更不要气馁,应及时查找原因。只要找到症结,对症下药,耐心治疗几个疗程,还是可以收到谈话效果的。
         ? ? 总之,和学生谈话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爱的细节,只要我们用心观察,深入了解,就可以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学生。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她犹如一抹晨雾,一缕微风,淡淡的、轻轻地、隐于每一个方方面面。我们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谈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教育之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