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韦斯榆
[导读]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其中,道德与法治的建设也开始在初中课堂上开展起来,这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法律、自我以及公民等方面的素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询,首先阐述了初中道德和法治这门学科的核心内涵,然后阐述了如何培养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核心素质;培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律的素质,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之中,要注重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培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修养,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促进其良好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建立。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质的内涵
         在初中阶段,很多科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设立的,它们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功用,一些学科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一些学科是关注他们理论知识的培养。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则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注意学生道德和法治这两方面的培养,初中生们在这里学到了大量的法律与道德知识,为自己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道德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质,而法治则起着对我们进行约束的作用,如果失去这种约束,很容易给他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以至于触犯法律。故而初中道德与法律这门学科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法律的意识,为初中生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质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培养平台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以教师自身为中心,而且要多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他们更加深入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从而让他们的核心素质得以培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现阶段,网络上频繁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老人在街上摔倒了,你会不会将他扶起?这种现象如果换做是以前,笔者相信所有人会毫不犹疑的将其扶起,但是在发生过很多扶起老人却反被敲诈现象的出现,让人们开始产生顾虑,如果见到了这种现象到底要不要将其扶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法律与道德的知识进行决策。

但是笔者认为必须扶起来,不过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可以找周边的路人进行录像留作证据,避免碰瓷事件的发生。这类有关扶不扶的问题和学生们有着直接的联系,更能激发出他们的研究兴趣,故而教师在选择题材过程中应该注重题材的生活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法律与道德意识,并且提高学生这门学科的核心素质。
(二)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设立明确的目标
         如果要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核心素质,教师就必须在学习之前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要根据价值观念、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而设定,尽可能的细致一些,让学生可以充分吸收知识。例如,在进行“文明上网”这个教学课题时,首先,教师应该先对课程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总结这节课中蕴含着的道德与法律知识点,最后经过研究探讨后设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比如,在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上的教学目标,可将目标设立为简单了解网络语言与行为,让其知道哪些是可以说的、可以做的,哪些是属于不良的网络信息,学生又应该怎么拒绝它们。通过这个目标的设计,学生可以知道网络存在两面性,既可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裨益,也可能对我们身心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故而我们要学会区分网络中的好与坏,提高自己对网络问题的应对能力并且对网络环境的安全进行维护,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质。
(三)通过实践拓宽道德与法治核心素质的培养
         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要将课程内容尽量生活化,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但是如果要将这知识运用自如,则必须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改变生活的力量。例如,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法治现象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对其中蕴涵的法律知识展开讨论,并且要求他们探讨出这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然后选出代表展开讲述,最后由教师给与总结评价。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法治与道德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尽量要在生活中选取问题进行解决因为所有学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将其运用在生活之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只有将道德与法治问题尽量生活化,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总结语:
在如今这个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却是不断的下降,故而初中教学课堂中法律与道德这门学科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就以此为中心,重点论述了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质的具体措施,希望笔者的本篇论文可以为日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素质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核心素质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肖翠玉.如何在高效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