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是蜜蜂。更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天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些赞美,让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温暖,散发着温度,自带着光环。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育人,需要爱心与耐心,需要能接纳一切的宽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一个个平淡而又充实的日子里,我也从当初的青涩,慢慢变成了现在性格的成熟,人格的完善,专业素养的提高。唯一不变的是我对于这份事业的激情和热爱。这一切都离不开十几年来在教育岗位上的历练。我应该感谢我陪伴过的每一位学生,与其说我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成就了他们,不如说在陪伴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完成了从成长到成熟,从改变到提高,而后达到了自我的完善,这实际上是学生对我的成全,是实现自我完满的一场修行。
犹记得,我第一次站在学生面前,面对那群可爱的孩子时,内心是忐忑的。当看到他们那种兴奋与激动的表情,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一张张写满纯真的笑脸,我忽然有一种感动。感动于他们心灵的洁净,感动于自己内心产生的一种急于施爱的冲动。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就是这句简单的对自己的告诫,时刻激励着我,提醒着我。让我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怀着宽容之心,充满爱和热情。
怀着这样一颗初心,我在教育的道路上,走过每一个春夏和秋冬。一路追寻,一路探索,一路播种,一路收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始终认为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一种爱的体现,这种爱是持久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时候,无需用语言来表达,爱本身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当然,爱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当学生面对困难,畏缩不前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会让他们充满勇气和力量;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倦,一句“孩子,加油哦”,他们会抖擞精神,重拾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犯了错误,轻轻地拍拍他们稚嫩的肩膀,告诉他:不要紧,能改正,就是好孩子!鼓励是爱,欣赏是爱,引导也是爱。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陪伴中,爱无处不在。
陪伴,是心的牵挂;陪伴,是爱的续航;陪伴更是无论你身在何方,始终放心不下的纠缠。新冠肺炎的突如其来,使得放假前的“同学们,再见”,变成悠长的等待。盼春暖,盼花开,盼望学子平安归来!第一次视频班会,我写下了:凝心聚力在“疫”起,不负春光待花开!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焦灼的,不安的心情。
我说: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没有疫情,我们会在操场上努力奔跑,自由呼吸;如果没有疫情,我们此刻或许正沐浴在灿烂的春光中,享受幸福,体会快乐!可是,当所有的如果,不再是如果,我们面临的是失去出入自由的躁动,以及对曾经视而不见的一切的珍惜!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依然能够安坐在电脑前学习知识!我们应该感恩,感恩那些在灾难中逆行的所有人,是他们用生命护佑我们的生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践行自己的诺言和初衷。你能行,一定行!慢慢地,我看到孩子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迷离的眼神有光了!虽然隔着屏幕,但是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坚定,那坚定的眼神,就如同一颗定心丸,植入了我内心。我相信,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陪伴,我的牵挂,还有对我的依恋。这,便是爱。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性,然而唯一能够降服他们的办法就是爱他们,并且用心。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耐心、恒心,来善待他,包容他,尊重他。尊重尤为重要。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些稚嫩的心灵更需要我们来细心、小心呵护。若一不小心伤害了它,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取而代之的则是不愿被提及的过往。如若真的这样,岂不是残忍!所以,每次面对学生时,我总是小心翼翼,接纳他们的一切好或者不好。然后再用爱来消融他们身上的每一处不完美,让每一个人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既然是蜡烛,就释放更多的光芒;既然做园丁,就好好地用心经营;既然担当灵魂的塑造者,就勇敢托起每一个需要被呵护的心灵。
从春意盎然,到秋叶飘零;从酷暑难挡,到冰雪严冬,无论是收获还是播种,每一个过程,平淡又从容。
在“教师”这个角色里,我淋漓尽致地挥洒着自己的所有热情和激情。因为热爱,所以无悔于每一次付出;因为喜欢,所以不负每一寸光阴。我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努力书写着关于作为一名老师的每一个日常,我甘愿把自己的爱,给予学生,让爱传递温暖,让这份温暖蔓延到每一位学生身边,让每一次施教都变成有温度的心灵的洗涤和凝练。
我愿做这样一个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光怎样流转,能像一束干花那样:颜色虽改,馨香犹在;也能像鲜花一样:向着阳光,努力绽开!我要用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学生勇攀人生的高度;用一颗满含宽容和爱的心灵,鼓励学生开拓人生的宽度。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保驾护航,做知识的传授者,更做心灵的守护者。愿他们成长中有更多的温暖陪伴!
路很长,怀着不改的初心,砥砺前行!
我想,那将是我人生最美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