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数学的教学目标灵活的进行应用可以让我们对于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待数学学科有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将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地进行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进而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数学课堂;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而且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密,如果有的内容掌握不好,就会影响新的内容的学习,中小学也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分析
在对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应用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一下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自身的一些特点,进而合理的设计教学的目标,来满足学生的实际的一些需要。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几条原则,首先,应当对学生这一阶段的表现情况以及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同时给予相应的评价,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依据上述的原则来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结构应该是合理的,结构的合理主要是指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目标足够合理并且有层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浅显易懂的地方开始入手进而慢慢的过渡到一些重难点的地方,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后,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步骤足够合理,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构建出教学目标的结构,在经过深入的分析后,再将自己的教学步骤不断地进行完善,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按照这一目标来进行高效的学习。
2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小学生的自制力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力比较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但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设定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缺乏一定的组织性,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多数的数学教师只是在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有的数学教师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于空泛,对于教学实践不能很好的起到指导作用,目标过于宏观的话,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办法把握学习的重点以及方向。有的教师没有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只是利用题海战术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对学生数学思维以及数学能力的重视不够。
2.2教学方法滞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中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理,脱离了教学实际,与中小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课堂教学时间,仍旧是灌输式教学为主,课堂的主体还是教师,一节课都在讲教学内容,课堂练习重视不足。课堂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巩固教学内容,尤其是新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差,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通过练习来加强印象。有的学生是听懂了内容,但是做题就出错,或者不会,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课堂练习来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教学内容。但是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留给学生思考或者是练习的时间,等课堂教学结束,再布置课下作业,这样会导致学生出错很多,不能很好的掌握新知识。
2.3师资力量薄弱
中小学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学教学效果。有的学校人才引进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缺乏学历高,专业理论扎实的年轻教师,整体的教师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有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培训机会不多,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对于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不能及时的了解,依旧靠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完成教学。如果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不能及时的提高,就很难适应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于教师的要求。另外,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紧缺,教师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衡,往往一个数学教师要给好几个班级进行授课,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也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
3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积极进行教材分析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
制定教学目标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的积极,将课堂的学习效率不断地进行提升,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以及运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仍然有一部分的数学教师未能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标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未能将教学目标实际地运用到自己的上课过程中去,进而使得数学课堂的效率普遍较低,不能满足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以上的原因,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与标准的关系,实际上,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预期判断,属于数学课程目标的载体,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明确目标与标准的关系,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教学的时效性。除此之外,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应当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进而将课堂的效率不断地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的积极,让学生可以主动的探索问题。例如教师在讲到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的时候,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相乘的这一过程,可以灵活地进行运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例题进行相应的观察,同时进行归纳,将运算的规律总结出来,进而让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满足教学的要求。
3.2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当综合分析学生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征。例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的能力、选择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本身所具备的一些性格特征,进而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更加的有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学生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出教学目标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方面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创新,以满足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莉.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7.
[2]吴庆富.生活化教学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9.
[3]陈育忠.生活化策略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9.
[4]李晓东,李红霞.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