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在教学中占的份量较重,而且贯穿在各个年级;所有的计算总与其相应的知识与概念密切联系。从学生计算题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计算出错相当普遍,常常令老师十分头疼,这其中既有概念不清,算理不明,计算粗心等方面的原因,也有造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下面做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感知比较粗略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反应。小学生由于感知事物的特征不够精细,比较笼统。而计算题本身形式单调,无情节,不容易引起兴趣。因此,将6.5抄成65或20002抄成2002。把“+”号看成“—”,脱式计算上步是24,下步就抄成42等等。有些在23+5()5+32中填“=”,老师打错,他还反问,感到不服;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在低年级尤为突出。
二、情感较脆弱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计算时,小学生都希望很快算出结果,当遇到计算题数据较大,外形过繁,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而不能耐心地审题、认真的计算。在烦躁怕难的心情支配下肯定应付了事,错误很多,特别是三四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一看就头疼,再如果是分数、小数混合则更烦。在排斥心理支配下。盲目地下笔,势必会出错。
三、注意不稳定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能把注意保持在某一认识对象或活动上。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节课中最佳时间大约是20多分钟,而且容易分散,稍微哪里有风吹草动,则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者很多,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分布的面比较窄,往往顾了这些又顾不了那些,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特别突出的是,低年级学生最容易丢掉进位点或退位点,竖式计算中横式忘写得数时有发生,应用题中忘带单位名称等等。
四、短时记忆较弱
记忆不仅是为了储存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准确地提取信息。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发挥短时或瞬时记忆的功能。虽然瞬时记忆在大脑中仅停留1-2秒,短时记忆在大脑中也只停保1分左右。但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相当大的。由于学生短时、瞬时记忆能力较弱,不能准确地提取储存信息,使计算出错。
五、思维定势的干扰
定势是一种后继活动形式的某种趋势,即有积极作用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有消极的作用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如:对0和1的计算特殊作用形成定势,使用“凑整法”可以使计算简便快捷。但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负迁移,使学生在计算中,往往忽略运算顺序或计算则而出错。如0.125×8÷0.125×8=1÷1=1很显然忽略了顺序。再如:100-100÷8+15=0÷8+15=15。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学生填空中按十进制的很多。如:6.25小时=(6)小时(25)分或3小时15分=3.15小时等等。这就是思维定势造成的负迁移。
以上几种造成计算错误的心理原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做到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加以防止。从学生认知心理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防患于未然。
一、强化“先入为主”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准确、生动、鲜明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建立明显的表像,保持记忆的时间和准确。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或有失错,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在短期内很难纠正,正所谓纠正错误比学新知识更加困难。如有的学生乘法口诀,形成了“二六十八”的错误表象,这种习惯很难消除纠正。因此,教学所新知识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参与认识过程。并且针对针对学生感知特点,强调突出学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如教学加减法时,为防止学生丢掉进位点或去位点,特别强调进位点或退位点,并用红彩笔做小红星或小红花达到感知深刻,形象生动,强化记忆的目的。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经常的主要的活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苦战攻关,不畏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烦躁情绪,畏难心理时,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与困难拼搏争取胜利。同时发挥群体效益和榜样的力量,使学生能从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逐步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养成坚强的意志。同时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题前,先仔细审题,题是否抄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否可以简算?等等。力争做一题对一题。经常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会收到好效果。
三、重视注意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使用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在讲解上富有启发性,语言活泼、风趣、教学环节多样灵活,使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从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集中注意力,准确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也要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能力,具有一定抗外界干扰能力,把学习坚持到底,学生做计算题时,要求学生从抄题到最后算结果一气呵成,不能算算停停、左顾又盼。
四、加强记忆力的训练
小学低年级儿童听觉记忆占优势,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识计材料的变化,高年级逐步转化为视觉记忆。根据这个年龄特点,应分层次地进行记忆能力的训练。低年级多采用口算形式训练记忆力,如采用“对口令”、“开火车”、“接力赛”等方法训练数的组成或乘法口诀是很有效的手段,既培养了记忆的敏捷性,锻炼了记忆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年级则侧重心算,视算训练,可采用“夺红旗”、“抢红花”、“接力赛”等各种形式进行训练。
五、防止思维定势的干扰
只要强化学生在计算中的审题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就有利于防止思维定势的干扰。教师在讲解计算题时,必须将审题放在首位,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灵活性。在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创设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以防止定势的干扰。
总之,小学生计算错题原因较多,心理原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认真重视,努力培养,才可以有效地克服计算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