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张雯雯
[导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树立了生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树立了生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重视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结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性的策略需要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程知识内容,能够有主动学习参与,也有思想认识的内化,这是高效教学的目标,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要多促进学生的主观参与和教学延伸,让学生可以有效的理解认识知识内容,并有思想内化的过程,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思维和思想融入,所以在教学策略上都是以介绍知识为主,造成多数学生只是有概念上的理解认识,始终缺乏知识学习下的思索,这就让课程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实现,不利于德育的开展。随着生本理念的树立,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需要、理解能力、想法认知融入教学设计中,让教学的开展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有身心和思想的参与,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一、以绘本故事促进思想理解的融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接近实际生活,所以有效的理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但是一些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在课程中缺乏思想理解的融入,这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理解认识。因此,基于小学生对于绘本故事有兴趣的特点,教师就将知识内容做绘本化处理,这样便于学习兴趣的激发,也能让学生有深度的思想认识,保证知识理解认识的准确性。例如,在《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本地的风景做一个绘本课件,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以绘本画面提高学生的想法和认识,促进乡情的建立。
二、以实践活动促进个人认识的转变
         小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不够,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习中很难通过知识学习有个人认识的转变,这就影响了课程德育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实践活动的组织,从小学生的思想认识状态为出发点[1]。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增强学生的体会认识,从实际的认识感受出发,这能保证知识学习中认识转变的有效性,保证课程的德育效果。例如,在《绿色小卫士》的教学中,教师就以“节水”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依据生活中的用水做一个节水环保的计划,并针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记录。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能够让理论知识认识转为学生行为意识的转变,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以传统文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的内容,也通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在《为父母分担》这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弟子规》,让学生能够明理懂德,可以自我管理;在《我们的国家机构》单元中渗透中国历史的发展,促进家国情怀的建立。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健康成长有极大地帮助。
四、以案例分析促进学习思考积极性
         要让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教学中需要思考探究的组织,而针对小学生生活经历不足的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策略上开展案例分析,以实际的事件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在案例中进行反思,能够有思想认识的成长[2]。例如,在《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列举校园欺凌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遇到欺凌应该怎么处理,以此来促使学生作思考,保证法律意识的形成。
五、以开放课堂促进德育教育的延伸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核心在于德育教育,而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需要个人思想认识的深入,保证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就需要开放课堂建设,让学生有理解表达的机会,也让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延伸。开放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主观想法表达,鼓励自我认识的阐述,从而让教学的开展能够以学生的理解认识为核心。
六、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空间的拓展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拓展了教学的空间[3]。教师可以将课程知识的内容以网络推送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够让自主学习有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学的开展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实现教学环境的有效建设。例如,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的教学中,教师就将相关知识整合推送给学生,让其在课前做理解认识,然后在课堂中开展讨论学习。
结论:总而言之,学生的主体性展现是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应用绘本故事、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组织案例分析、构建开放课堂、发展信息应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能够高效地进行,理解课程知识中的优秀思想,并有思想认识的内化,这能提高德育建设的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适当的增加引导教学,指导正确的理解认识方向,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良斌.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35-236.
[2]吴素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探[J].名师在线,2020(13):77-78.
[3]邹晓芳.绘本故事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充满活力[J].黑河教育,2020(04):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