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与招生人数的扩大,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很好地满足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需要。针对实验室管理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注重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和推进校企合作与科研对接等几方面提出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教学模式;改革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教学作为理工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手段,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的快速推进,各高校人才引进力度和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硬件水平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实验室未能有效地支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成果产出体系。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及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目前,高校实验室的专职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少,特别是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方面相对于理论课专任教师来说差距甚大;另一方面,高校不够重视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实验教师很少有机会充实、提升自己。这些差距导致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很多实验教师把当前的工作作为之后调到其他部门的一个跳板,也会导致实验室难以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这是导致高校实验室不能有效管理的根本因素。
2.实验室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存在管理过于闲散、管理模式封闭等问题,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制度缺乏监督监管,实验室相关安全保障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致使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实验室管理存在很大隐患。
3.实验室缺乏信息化管理。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是由二级学院进行管理,而不是由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这样就会导致各个实验室内容相对单一,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没有与其他学科实现相互交融,没能实现校内各学科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会有部分实验室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后闲置在一旁,另有一部分不能满足师生日常教学科研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增强实践能力发展不利。
4.实验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大多数实验教学仍然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课程设置的,教学方式较单一,教学思想较守旧,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设置均缺乏创新性。当前实验教学应立足于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及改革教学模式的措施
1.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要想提高实验教师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教学工作或者鼓励在职实验教师继续深造,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水平;通过多途径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学习,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制定或修改相关的政策和奖励机制,提高实验教师待遇和地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必须要解决好关乎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情,这样才能促进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要在当前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在二级学院层面,本科教学副院长负责统筹实验室的综合管理,实验教学秘书负责教学的日常管理和安排课表等,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的教学、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等。
对于实验教学秘书和实验室管理员等直接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教师,师生对其工作满意度要在年终考核、岗位评聘等工作中直接体现。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学校各实验室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布,能够实现对实验室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实现全校间信息和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比如,对于数学、统计和软件等相关专业,实验室主要配置是计算机,用到的软件也会有重合,完全可以把此类实验室整合起来,利用信息化平台把实验室开放时间及上课时间公布出来,学生和教师均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预约做实验或者做科研。另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并进行在线辅导答疑。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对统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对培养的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以社会需求为牵引,培养出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并具有创新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水准人才,已成为现行教育模式下,统计学科实验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当前实验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创新意识、强化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改变当下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课程体系设置。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指点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再鼓励学生根据已学内容进行构思,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开展校企合作与科研对接。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比如统计学专业可以和省市县统计局开展校企合作,邀请统计局的高级统计师来院开展培训讲座,同时统计局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和机会,这样高校就和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于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会有很大帮助。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化管理,与事业单位、企业开展科研项目,高校可以获得相对充足的实验基金,事业单位、企业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实验成果并应用于实践很快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既能促进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校打开社会经济效益新名片,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方式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必然的趋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式要达到的目的。在实验室管理和教学方面,学校、学院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对实验室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可以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室相关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开展校企合作与科研对接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同时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及教学改革必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快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昌忠,丁忠义.高校实验室管理及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266-267.
[2]任文莲.高校实验室管理及教学模式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3):93-94.
[3]姜宇星.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84-85.
[4]何玉林,杨连发,李海标.新形势下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改革[J].大学教育,2019(05):184-186.
[5]张春平,胡慧.教学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4):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