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刘海滨
[导读]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引导,锻炼出自己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引导,锻炼出自己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从而陪养出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把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是加强探索新颖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结合原有教学精粹,共同助力教学改革,帮助学生走出现有的学习困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信息技术;项目实施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最主要的落点就是通过新型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构建出成熟的思维逻辑,付诸行动验证,使职业教育具有明确指向性。
一、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守旧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通过教学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品德的教育,重在培养技能实践性人才,与普通的成人教育相对比,侧重进入到工作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要求更为具体,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的在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形成笃学敬业的学习氛围。但目前,我国的职业教学指导都较为流于形式,止于课堂,生活与实践的教学结合较为空泛,教师在班级学习环境死板的条件下,也逐渐失去创新引导意识,整体教学进度推进按部就班,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借助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对信息技术对应的职业有所了解,并相应的掌握具体专业技能,但计算机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职业教学中教学形式守旧,仍然以教知识为主,沿用不变通的古板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止步不前。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学生进入职业院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与规划,是为了增强自身的实践落实能力,但进入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抱持的心态都是“知识无用”心态,即使是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也忽视了信息技术课堂所涉及到的日后在相关职业使用时需要的技能的实用性。并且,由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院校本就是应试教育制度下,以成绩为标准进行筛选后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群体,所以相对的学生的叛逆心理较重,对自我人生没有规划,也不喜欢受到管束,少部分则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或者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抱有目标,但目标不明确,容易陷入迷失的情绪,且对于学习的放弃心理已成惯性,容易在知识接受不畅时丧失信心,自我意识差,自我管理能力低,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不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习到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课堂时间都在分散的自我玩乐与散漫意识中度过。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路径
(一)选择适合的项目,明确项目计划
         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势就基于是网络的大面积普及所伴随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受着网络信息的影响,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信息的覆盖,也利用网络信息的普及增加了生活的便利性,因此,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在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职业教育时,不仅要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要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常见性。

因此,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心里特征,计算机教师选择恰当的主题项目成为了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步,选择项目要以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为根据,既涵盖到应学习的理论知识点,也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基于此,选择具体的主题项目时,计算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言,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里,教师掌握项目总框架,学生积极提供项目创意来一起合力完成项目选择,启发学生主动将生活实际吸纳入理论教学,挖掘生活细节做素材的能力与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其中的乐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把控项目导入,确保实践科学性
         项目主题选定后就是要进入到项目的实施阶段,此时也是计算机教师以引导为辅,学生锻炼为主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解决能力等。因此,项目进入实施落实,计算机教师最重要的是把控项目的方向以及进度,在旁协助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设置具体实践的具体阶段目标,完成明确的项目任务规划,培养并且提升、加快学生自身的消息筛选能力、信息采集能力、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在结合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文字资料、案例资料进行自主探究与应用,根据教师安排的小组作业协作形式,加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供个人意见与建议、收集意见与建议、过滤意见与建议,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听加想”转变为主动的“试加练”,从中找到正确的职业规划道路,使职业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项目教学法中变得生动,易于掌握,易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运用。
(三)项目的具体落实,加深团队协作
         计算机教师在选择项目主题并与之落实的过程中,积极的对班级学生进行项目分组,鼓励学生建立以自我为主要实践核心的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可以自发的根据项目主题制定项目框架,规划项目步骤,将具体的规划流程进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所对应需要负责的具体项目环节,这样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落实中,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并且结合教师管理把控,学生也可以不浪费时间与精力,联动小组每一位成员,挖掘成员潜能,在互助合作的协作形式中,最大程度的将学生们的散漫思维进行集中,逐步在参与项目落实的过程中,重塑学习自信心,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培养出正向的思维意识,并且可以通过自身明确的实践感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小组其他成员的优点,取长补短,培养出良性的学习习惯与协作能力,不段的深入项目,并在合理分工,深入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障后续的学习也可以得到思维的惯性延伸,始终抱持热烈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与研究精神。
(四)适时的项目评价,反思提升
         在每一次的主题项目进入实施尾声时,计算机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评价,在课堂中将优秀的项目创意与落实过程进行合理分析,提炼精华和可学习之处,对于稍显繁琐的项目实施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指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提供更为科学的实践方案,让学生在实效方案里吸纳并采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毕竟,学生作为项目的亲历者,每一个环节都拥有亲身实践体验,结合教学意见更容易获得思想领悟,不再是纸上谈兵式的距离式教学,让学生没有具体的实操感,从而对于每一个细节的领悟都较为空泛,实践结合评价反思,自我评价意识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他人的评价指点可以提炼学习,在整合的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中,重点难点知识都可以在实践的累积中一点点迎刃而解,驱使学生不断进步,教师也更为容易与学生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讲究实践性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付诸实践,项目教学法恰恰是一种全新的重实践重培养的教学方法,做到二者高效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合作锻炼德育,还可以从根本上构建学生的应用思维品质,作育良材。
参考文献:
[1]郑环宇.基于信息技术下的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领域的有效运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191+193.
[2]桑淑玲.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1):149-150.
[3]刘素娇.项目教学法对高职医学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3):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