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新理念融人了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当然,随着新课改的深人,教师面临着一些新的教学问题,比如,如何“还学于生”?当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以何种策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应当具有怎样的技能和素质,才能成功激发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新知识的比例,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下面我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谈几点有效互动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互动
引言
生物学科研究的是有着动能特征的生命体,属于自然科学的基本组成。学好生物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把握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关系,使其进一步了解人类、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能够直接作用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促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实现长远发展。但是,要想切实发挥生物学科对于优化初中生的科学品质与生活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就必须要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展开有效互动,使其主动探究生物学的发展规律。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看似主体,实则客体
目前绝大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会设计相关背景材料和提示语,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实际上这样的设疑死板刻意,并未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思维过程的构建、整合环节并未形成,陷入教师主导的新框架中。
1.2看似交汇,实则逆行
师生互动的惯式往往是在教师高姿态的设疑下,学生牵疑而行,重新走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框架中。这样的互动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的认知、构建、整合,忽视了学生情感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友好的氛围营造。这样师生之间的“动”是被动的拓展,而非主动地发散、集聚、整合、提升,师生之间始终交而不汇,使学生无法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启发思维。
二、初中生物课堂有限互动新探
2.1实施平等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转变与优化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因为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舒适度与思维活跃度,影响着初中生在生物课堂上可能产生的学习成效。在现代教育学研究理论中,有结果表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畏师、畏学心理,使其大胆展示自我,以便实现有效学习。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来保障学生的互动主动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质疑、全面探究。就如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课教学中,我就让学生们自主整理周边的生物种类,观察每一种生物的成长环境,使其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在本节课上,我转变了师生角色,鼓励学生以“讲师”的身份呈现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自己对周围环境中生物种类与成长习性的了解,切实丰富初中生的科学表达机会。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我会以平等的合作者身份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多多分享自己的生活常识,提炼展开生物调查的常见方法,希望可以借此提升学生的生物表达能力。
2.2吸引注意力,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生物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目标进行提问,使提问具有针对性,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得有一节课我一连提出多个问题,全班寂然无声,无人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毫无意义,起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初中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做神经元模型,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进行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中枢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我注重对这部分知识的体现。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进而区分神经元与其它细胞结构的异同?观看课件后思考,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什么?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过程相似?初中生被环环相扣的课堂提问所吸引,都积极的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中充满了知识性。
2.3发散多元型
教师充分考虑题目的多元因素,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集思广益,多角度剖析生物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补充、完善知识,并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传染病》一课时,教师一定不能拘泥于教材,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讲解概念内涵时,应引导学生拓展概念外延。学习什么是传染病时,可以通过比较近视和红眼病的区别,在比较过程中引导学生补充传染病的特点,剖析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发散学生思维。如艾滋病的传染源和病原体分别是什么?如果是蛔虫病、H7N9等,那么传染源和病原体又是什么?怎么用简练的语言加以区分?请学生谈谈怎样与艾滋病病人接触?对流感、手足口病又有怎样的认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适时加以补充并完善。这样多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真正让学生解释身边的生物现象,学以致用。
2.4生物作业生活化
适当地要求学生做生物作业能够更好地巩固他们的已有的生物知识,也能够帮助生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对课堂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够帮助生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教学漏洞,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在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生物问题,使学生们能够将生物课堂的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得到充分联系,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思考、让热爱发现,培养他们以生物学知识感受生活的能力。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作业量适量即可,而不是留大量的家庭作业使同学们变成做题的工具,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堂由于其学科特质,在互动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强调“自己想、自己做、自己用、自己创”,教师在引导、调控课堂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各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参与动手中悟理,在“唇枪舌战”中悟法,在互动诱思中悟道。这样,在师生有效互动基础上的生物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孙国军.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9(79):159-160.
[2]王富平,詹瑜.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