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还蕴涵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初中时期,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自身的思想观念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他们成为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做好了一定的准备。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也认识到了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价值,并提高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力度。以情促兴趣主要是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挖掘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该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课程当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情促兴趣;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衡量一节初中语文课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如何精彩,而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表现出了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效课堂是诸多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二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课前演讲、阅读交流、情境演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敏感与兴趣。在这些活动中,我设置了文苑漫步、艺海拾贝、时事微博、体育世界、音乐欣赏、走近名人、情景再现等诸多版块,为学生搭建参与的平台。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参与的互动性,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前,我要求学生精心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学生带着主题、带着问题,按照群文阅读的要求,在语文文字的海洋里遨游,取其所需,在大量素材中,对照主题,遴选可用材料。这样,可以在无形中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与知识面。由于课堂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学生爱讲、爱听。因此,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笔者还经常要求学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简短记录所学、所想、所悟。学生在日积月累中,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课前的素材准备、课堂的互动参与,是课堂“高效”的必需路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各项内容,对学生来讲,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个人品格与文学修养。但是,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传授给学生这门课程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素质教育的实行,却更加注重语文课程给学生所带来的价值影响。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待提升。
(二)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中蕴涵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也是探索世界,拓展眼界的一种重要渠道。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采用的方式都十分单调。这样一来,便不能够发挥语文课程的教学价值,无法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就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2]。
(三)课前文本解读
备课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第一步,备课的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很多新入职的语文老师虽然也非常注重这方面,但是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在备教材时,初任语文老师基本都会借鉴优秀教参,但部分初任老师因不自信、追求高效率,直接照搬教参,认为这样就是“高效课堂”,因为他“投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得到了最好教案”,而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说过:“即使同一篇课文要反复地教,也绝不重复”。在备教学过程时,又总是固化在几个看似“高效”的环节,但如果不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机械使用某种模式,结果很可能会影响课堂效果,适得其反。
三、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情促兴趣的应用路径探索
(一)合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学生自身的情绪处于多变的状态下,周围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等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状况。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内容,都是国家教育部门结合学生在该年龄阶段的教育和成长需求进行筛选的,包含着比较丰富的情感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对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容进行合理的应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做好一定的准备[3]。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在童年时期的天真与无畏,也传达出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向往之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阅读和理解,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思考自己童年时期做过哪些比较有趣的,或者与之类似的事情。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而言,他们依然对这些怀有美好的情感,如此一来,便能够与教师形成更加友好的关系,对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理解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各个领域都与语文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自身的情感可以得到丰富,他们可以借助语文知识更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也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和建议[4]。初中时期学生具备着较强的活力,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语文课文类型的不同,带领学生展开语文课程实践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情感得到了丰富,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该篇课文展开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据自身的理解,分别写出各自的演讲稿,主要以这篇课文为核心,从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描写。这一过程,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在不断描写下,学生自身的情感认知也得到了提升,他们对于悲剧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更加能够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结束语
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对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从而合理地采用以情促兴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具备丰富性和高效性的初中语文课堂环境。如此一来,我国教育事业将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培祥.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49.
[2]贡保吉.关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9(34):43.
[3]陈国军.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名师在线,2019(33):46-47.
[4]李孝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42.
[5]王贵文.试论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9(3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