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某种意义上讲,中职学校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重要。学生组织纪律差、文化素质差,小部分学生没有道德素养。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师德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体现;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师德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言传身教
自执教至今,我已二十余载,在这艰难而又平凡的二十几年中,我有过泪水,有过欢笑;有过迷茫,也有过收获;在那迷茫和痛苦的时候,是长者、是领导、是《规范》教我从泪水中趟过,从迷茫中获悉答案。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那么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要求就更为严格了。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看看我们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由出进教室、打瞌睡、玩牌、接听手机、吵闹,比比皆是。学生根本就不尊敬老师,老师约束他,跟老师顶嘴,不听;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老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去体罚厌恶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这种局面。
首先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不在乎屈辱;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班上那几个认真刻苦的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再才能利用他们做好舆论导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知识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渴求知识、好专研的精神,我们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让他们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武陵大山深处的拐杖“天行者”谭定才,不就是一个“爱”字。他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他只有清贫和单调。他就是靠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其次,我们应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特别是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可以在下课之后,多跟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实情,该批评就得批评;该表扬就得表扬。并且要切中要害地指出他错在哪儿。
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且奖惩严明;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才会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只有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在学生中才会有影响力。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经常给他一点关心,给他一点鼓励,他会把我们当“哥们”一样的亲之、信之;此时,只要他愿意跟我们交流,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再次,我认为应做到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后,我认为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可敬,可学,进而会崇拜。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总之,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点想法。我将坚持不懈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强自己师德行为修养,多想想谭定才、宋芳容等等,他们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也应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作者简介:张洁,武汉市建设学校教师,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经济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