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有声 ——漫话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谢长林
[导读] 讲台是教师的阵地,也是专业成长的摇篮

         【内容摘要】讲台是教师的阵地,也是专业成长的摇篮,小学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要从站稳讲台,并在讲台上拔节有声,再向名师靠近,从优秀走向卓越。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专业成长
         踏上三尺讲台,青年教师开始自己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征程。 初为人师,有兴奋、有快乐、有憧憬,也会有迷惘、有失意、有挑战。怎样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家长爱戴、领导赏识的好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有自己一定的建树,甚至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是很多新老师常常思索的问题,怎样去一步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想从一个故事说起。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
         后来,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个一个达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大目标,是山田本一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把目标化大为小,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
         首先,要站稳讲台,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初上讲台,我们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的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是那般的青涩,冷不丁就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状况,面对这些状况,会倍感压力之大,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这时候,我们要给自己打气加油,不制定那些高远的目标,先脚踏实地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汪国真在其诗中告诫我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同样,既然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那就勇敢地走下去。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热爱语文这门学科,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情怀。有人或许从小就有当教师的梦想,有人或许因学业和生活的需要,不论怎样的因素,我们走上了这三尺讲台,从这一刻起,心中装的就是教育事业,就是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灵、一双双望子成龙的眼睛,对我们的职业心怀敬畏,把职业操守谨记在心,做到敬业并且乐业,去努力品尝一个语文教师的幸福。
         站稳讲台,除了要有一颗事业心,当然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板书、准确解读文本的能力、驾驭课堂的智慧……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的话,则需潜心苦练,精心设计,这些都需要在岗位上慢慢磨砺。在此,就解读文本这一点,我想专门说说。初上讲台,新老师喜欢按图索骥,教学方法单一,或者刻意模仿某位名师的风格上课,疲于处理作业等,从而忽略对文本的钻研,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法的研究。解读文本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初上讲台,备课很认真,往往注重流程的设计,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研读,因此,便倚重参考书籍,照搬现成的课堂设计,这是不可取的。

一位名师在讲到她自己研读文本时,举到这样一个课例:上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丑小鸭》前,该老师将文本读了几十遍,仍然觉得不够,找不到教学的突破口,她想如果这样去给学生上课,还是会落入以往教学的窠臼,不能将经典的精髓传递给学生,于是她又将未删改的译本找来细细研读,在对比中,找到了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把经典演绎到了极致。许多老师缺的就是这股钻劲,做好了这一点,我们的成长会更加迅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老师,他们有各自的风格,有各自的长处,博采众长,虚心向身边的老师学习,会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其次,要在讲台上拔节,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当我们逐渐掌握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后,就可能出现分化。有人认为,有了人生一技,便生活无忧,从此,开始一生工匠式的教书育人。而有人却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三尺讲台上拔节,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当然,这样的老师无疑也就比别人付出得更多。
         首要的是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纵然教学伊始,我们的模仿犹如书法的临摹,但没有自己的风格,也永远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这就要善于总结自我,每一堂课后,梳理总结自己课堂的得失,认真写课后反思,做到扬长避短。
         同时要不断学习。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冯学敏老师给小学语文教师支的三招之一就是“读”,他建议要读教育名著,读文史哲,读科普书籍……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途径,风格迥异的名师多如繁星,专业报刊不计其数,互联网既为我们提供了海量阅读素材,也有大量可观摩的示范课视频。坚持每天学习,我们会距离优秀越来越近。
         借助公开课磨砺自己。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公开课,从备课、磨课到呈现,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一次公开课,可能会让人感觉疲惫,但总结时,你一定能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
         第三,向名师靠近,做一名卓越的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师大家,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是从一名平凡的教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是我们在羡慕他们头顶的光环时很少去关注他们成长的脚印。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的余映潮老师,从语文老师到语文教研员,再到语文名师,正是他数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他授课、讲座的脚步遍及大江南北,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这些,都是余映潮老师多年心血的成果。
         他们的静心钻研,他们的突破自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总之,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是漫长而艰辛的,只要做到初心不改,一步一个脚印,拔节有声,一定能让我们的职业生涯绽放迷人的光彩。
【作者简介】
         谢长林,男,生于1977年2月,四川德阳人,汉族,大学本科,高级教师,四川省冯学敏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德阳教育卓越人才,德阳市特级教师,德阳市学科带头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二十余年,多篇学术论文获省市一等奖并在权威刊物发表。
【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天山南路三段226号
邮编:618000
电话:13658176219
邮箱:595520222@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