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缺乏情感体验、缺乏互动启发、缺乏潜心研究等现状。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意表演,升级情感体验。授之以渔,提升语言素养。借力网络,感受诗歌意境。思悟并举,拓展思维品质。诗话天下,开启诗意人生,逐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诗歌
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并正确有效交流沟通。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但是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看,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缺乏情感体验、缺乏互动启发、缺乏潜心研究等现状。
一、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第一,诗歌语言教学中缺乏情感体验。当前在日常时刻语言教学中。语言教学模式单一,部分教师迫于学生升学压力往往更加倾向于教授答题技巧和。高分秘诀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思想领悟的环节。这样一来,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过程盲目性低效性,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压抑沉闷。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授。教师和学生都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诗歌语言教学中缺乏互动启发。良性的互动启发有利于师生进行思维交流,互相启发,拓展彼此的思维事业,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在意义和思想精髓。而现实语言教学当中,部分教师缺乏诗性化语言,诗性化评悟,诗性化启发。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诗歌的内容和主旨,也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解释和总结。缺乏对于学生进行产婆术式的引导和启发。加之,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学生常常缺乏对诗歌精髓要义的心灵感悟。
第三,诗歌语言教学中缺乏潜心研究。当前诗歌是升学考试中重要的考核部分,也是学习语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智慧的重要载体。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缺乏对试课语言学习的应有重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散文、说明文等阅读当中,在诗歌教学中常常忽视了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探讨等。对教学模式的发掘深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诗歌的语言教学策略
(一)创意表演,升级情感体验。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高中生学习压力大,课程安排紧,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编剧、真情演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语言教学中时刻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形式之美。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诗歌《雨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那种感悟诗人的情怀,同时引导学生自发结成表演小组,合理分配角色,共同编写表演剧本,想象剧中人的对白、情境、表情,动作等,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诗歌创意表演的乐趣。
(二)授之以渔,提升语言素养。各种语文学习过程中,面对诸多的阅读内容和海量题库。如果缺乏必要的学习技巧和原理,那么学习时刻将事倍功半。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总结诗歌教学的秘诀,并将诗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有所遵循。例如高中教师在执教高中语文人教版《声声慢》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声,韵,律,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了解其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帮助学生通过个人以往的认知框架理解新知识,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借力网络,感受诗歌意境。互联网,使大家远方变为近在咫尺,将远古变为近在眼前。互联网像一个魔法盒子一样,将想象变为现实,将虚拟变为真实。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执教语文课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检索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写作意境,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前线往哲的深思冥想,理解时刻背后的表情达意和心理投射,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冥想,在冥想的过程中思悟。学生进而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四)思悟并举,拓展思维品质。思考感悟,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思考与感悟同步并举,才能强化学生品味诗歌的思维品质。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原有的认知技术拓展心智,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诗歌加以解读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内部所包含的哲思和智慧,并将古人的智慧加以理解和吸收,促进个人思维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例如,在执教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思考诗歌中所暗含的哲理。
(五)诗话天下,开启诗意人生。诗歌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其陶冶人的心灵,滋润人的生命,使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高中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了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等写作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每个诗人的成长轨迹,都是从领导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结成创作小团队,一起创作,一起练句,一起推敲,逐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创作中,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个人所思所想,展现个人的胸襟抱负、喜怒哀乐等,深度挖掘诗歌的巨大潜在价值,助力学生开启诗意人生。
结语
诗歌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陶冶人的心灵,滋润人的生命。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到诗歌内部所包含的哲思和智慧,并将古人的智慧加以理解和吸收,促进个人思维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禹阳,耿涛,王艺潼.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养成的困境及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5):64-66.
[2]何美芳. 合作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40-242.
[3]王妍丹.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生古典诗歌60节部级优课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05):88-93.
[4]苏宁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勾连策略探究——以《行行重行行》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171-172.
[5]纪佳梅.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诗歌教学探究——以Unit 1 A Red,Red Rose为例[J].英语教师,2019,19(16):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