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胡晓涛
[导读]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主要方式

         摘要:提问是课堂上师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教师所设计的提问息息相关,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具备思辨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教师需合理、科学的设计课堂问题,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设计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方式;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避免在课上提出无效或低效问题,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上,问题的设计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根据针对性和具体性,将教学重点或学习难点通过问题呈现出来。不止如此,有效的提问还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适时的提问,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具备充分的好奇心。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有效提问的方式进行了实践,现得出以下几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设计梯度问题,迎合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节奏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直接达成最终的学习目标,在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里也能够发现这点,而有效的提问与学生的学习节奏必然要相符。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题目时应逐步推进,利用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逐步了解学习内容,吸引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黄鹤楼》时,教师可以从李白对诗人崔颢的夸奖入手,激起学生了解诗人崔颢的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为学生理解和赏析这首诗做好准备工作。教师:“黄鹤楼号称是‘天下江山第一楼’,想想我们之前是不是也学过有关黄鹤楼的诗句?盛唐的诗人决定了他们普遍有哪些特点?在首联和颔联中都提到了‘空’,这两个‘空’意思相同吗?颈联中的手法是常见的哪种写作手法?尾联中的‘日暮’与‘烟波’实际突出了什么主题?”通过涵盖诗句内容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这首诗,但要达到对诗句奖赏并作出评价的地步,还需要教师设计另外的问题。比如:“这首诗的前四句以传说起笔并落笔,借助古今的变化,说明了诗人的哪些情感呢?尾联与前三联之间的关系紧密,但却借助长江烘托诗人的归思,说明了什么?”等等问题。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接触语文思维,并借助语文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其实思辨性与开放性是语文思维最主要的特征,语文学科不像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固定答案,在很多时候问题的设计本身就是多面性的,学生的回答是否全面、深刻在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等。教师在课上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真人真事的回忆录,个人的加工色彩较少,直接向学生呈现出了朱德同志的母亲形象,她一生勤俭质朴,宽厚仁慈,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课文中详细回忆了母亲的一生,表达了作者朱德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免将自己代入作者的角色,借助朱德对母亲表达的感情来体味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基本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促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回答问题。教师:“文章中描写的母亲与作者朱德之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基本包含哪些?”本文涉及的情感较多,包括作者对母亲的爱、敬、思念、歌颂等,也包含着母亲对作者的爱。只要学生能够借助具体的事件或句子找出相应的情感即可,不必要求学生一定全部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教师:“作者在举例时着重描写了母亲做的哪些事?为什么?”让学生借助课文内容进一步体味母亲的勤劳简朴、宽厚仁慈与坚强不屈。
         三、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参与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学习风格或学生自身的性格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体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与学习能力不一,教师也要对此采取针对性的教学。
         有效的提问不仅需要考虑到班级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考虑到班级内的全体学生,教师应了解学生对于旧知的巩固情况,对于新知的了解情况,有多少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程度,学生的写作过程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等,借助学生的档案以及学生课上表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课堂提问成为教师与优等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有效提问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基础、客观差异,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问,促使学生在逐步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特点。同时,借助开放性问题与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课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场地。
         参考文献:
         [1]徐永红. 力求提问有效 催生课堂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5):84.
         [2]赵河山. 用有效提问演绎初中语文课堂的精彩[J].成功(教育),2013(0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