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期   作者:彭澜枫
[导读]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种类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种类,它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中国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立足于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扩大民族教育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对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彰显了民族舞蹈的重要价值。目前的舞蹈教学缺少技能和知识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舞蹈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学校和教师加以优化。正确的舞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民间舞蹈文化背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下文将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策略
         舞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延伸出了很多的艺术行为,而民族民间舞是充满异域风情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展现的不仅是我国舞蹈领域的进步,还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本文将从浅谈民族民间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讨论其发展现状。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概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随着时代更迭的传统文化,它包含多种内容,不止是人民劳动,还有文化宗教信仰等情感内容,不同的民族所展示的民族民间舞都具有其深厚特色的民族底蕴背景。民族民间舞是从不同角度向观众表演出一个完整的有感染力的故事,配合特色的民族乐器和民族服装,可能还持握不同的舞蹈道具,使观众能跨越时间和空间感受到它的独特文化氛围。它表达的是各民族原始的风俗和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演变成更具有特色的舞蹈种类,不断的向多样化发展并且细化其内容,它拥有多种韵律以及风格,是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带着民族特色,它在中国的美学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是当代学生需要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民族文化。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但在目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由于非专业性院校的存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一定影响。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一般是由上一代的人言传身教,亲自教给下一代人,它是由百姓群体创造出来的,也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民族民间舞蹈是人民情感和民族特色相融合的舞蹈,而有的教师没有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和概念,也不了解民族的悠久历史背景,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向学生传授相关的民族文化概念,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到民族民间舞中蕴藏的文化,宗教信仰,民族情感等重要信息,导致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不能有深刻的理解,传统的艺术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舞蹈表演也无法抓住观众的眼球。大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导学生时,教导学生对其中一个动作机械的训练,力求学生达到标准和组合的整体性,忽略了情境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疏忽了对学生自主舞蹈的培养。一段优美舞蹈的表达需要的是合适的情境,它能够感染舞者和观众的情绪,教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例如服装要求和文化氛围。导致学生的舞蹈不够传神和优美,也无法正确表达出民族民间舞中的文化价值。
还有很多教师在舞蹈教学时,融入自己的个人理解,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作为学生的学习素材,忽略了原滋原味的民间舞才是重要的素材。使得学生的舞蹈缺少特色的灵性和气质,无法突破空间和时间展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刻板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灵感,影响了学生独自创作的发展。


三、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1.定制清晰的教学目的
         教师在教导民族民间舞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舞蹈背景,向学生讲授不同的民族文化,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魅力,掌握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意识。定制清晰的教学目标,找到相关的民族舞蹈,为学生编排合适的舞蹈组合。不同的民族舞蹈拥有特色差异的舞蹈动作,教师在教导时,要注意风格和音律等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情境。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独自创作,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比如,维吾尔族舞蹈更注重的是肢体的表达,动作优美衔接自然快速,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民族色彩。教师在教导时,需要从维吾尔族的文化开始讲授,仔细讲解舞蹈动作的分解,把握节奏由一向多教导,使学生能够学习优美的民族舞蹈时也能将民族特色展现出来。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舞蹈是劳动人民意识的升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掌握舞蹈的节奏。有些教师只是将舞蹈动作教授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机械的训练,对学生实际的表演能力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教师可以转换多种教学方式,不同的民族舞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设备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将每个舞蹈动作进行清晰的分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动作的韵律,也能使学生对比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修整。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合训练和比赛,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兴趣。
         3.选择合理的教材
         教师需要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校的教学目的选择难易程度适宜的教材,要求教师从民族民间舞教材中提炼出情境,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建立学生和舞蹈之间的情感交流桥梁,培养学生的舞蹈审美意识;能够表现出舞蹈的内涵,感染观众,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师也可以适当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民族特色,使学生的舞蹈想象力得到扩充,为学生独自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凝结着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智慧结晶,它的舞蹈教学需要特殊的教学模式,既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文化和内涵,又要求学生能够展现个人魅力和民族价值的舞蹈表演。教师需要时刻积累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合适学校的教材,为学生转换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民族舞蹈的重要文化价值,传承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谢莉.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J].戏剧之家,2020(12):148-149.
         [2]何辉,王宝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戏剧之家,2020(11):156.
         [3]许晓云.中国民间舞蹈传承研究综述与反思[J].民族艺林,2019(02):78-86.
         [4]陈佳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梳理探讨[J].当代音乐,2018(10):120-122.
         作者简介:彭澜枫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武汉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