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真情实况,从“反复研读课本,巩固基础”“积极心理辅导,培养信心”“合理利用错题,突破难点”“加强平时复习,提高效率”“构建知识网络,梳理漏洞”五个基本点出发,对如何高效开展中考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复习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字:中考;初中数学;复习;知识网络
进入初三以来,初中数学教师们就愈发重视对学生们的复习情况的指导及总结,进而能够竭尽全力为学生坦然面对中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然而,在以往的初三总复习阶段,部分教师仍存在机械重复复习的现象,让学生们对知识进行疯狂的记忆、背诵却不求甚解,同时这些教师也更加倾向于“题海战术”式的复习,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导致身心俱疲。所以在现阶段,数学教师们要善于指导学习如何高效复习,要做到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将以往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巩固,进而帮助学生养成有效复习的好习惯。常言道“温故而知新”,所以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是同等重要的,初三的数学教师们更加要重视复习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整个初中的知识有着系统的总结、吸收,从而有效促进初中数学成绩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现状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忽略了平时的复习教学,然后将大量的复习内容留在了初三阶段来进行总复习,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学模式的僵化,使得许多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对新知识的传授,占用了绝大多数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并且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学生交流互动,进而通过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提问及时捕捉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这就造成了复习与学习的严重分离,而这也是当前阶段学生数学成绩难以提升的原因之一。
此外,很多数学教师在不经意间让复习成为了形式存在。教师在安排复习的过程中没有精心准备,只是依赖“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刷题,想要通过量变达成质变,但是这其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要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要明确复习的内容不只是基础的知识符号,更要对知识的核心内涵进行复习以便再次理解掌握。另外,学生自身也要从思想上重视复习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过的知识就是学会的知识,这是不对的,要谨记“学而时习之”,踏踏实实去展开初中数学知识的总复习,最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目标。
还有,很多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复习的过程中参与过多,导致学生很容易形成依赖性,这样一来也就是去了复习的根本意义。复习等同于将知识再次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总结探究知识复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大大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引导的过程中还包括对学生心理的安慰,很多学生在中考和总复习的双重压力下很容易产生抵触和抗拒的情绪,严重降低了复习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对应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迅速回到高效复习的正轨。
二、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一)反复研读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基础,因此初三数学教师在学生们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们反复咀嚼课本中的营养,从而为更深层次的复习数学知识铺设好前提条件。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再吸收,要做到吃透课本,将课本上的理论概念、定义、公式等内容进行熟练的理解记忆,进而在结合相关例题进行变形应用。此外,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与其大量的做重复类型的题目,不如深入思考掌握一道典型题目,而这样一来也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从而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平行线”这章节知识时,就要严抓课本基础,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概念、定理定义等进行再次理解记忆,从而保证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学生要回顾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你平行线,同时平行用“∥”符号进行表示,这时学生需要掌握的课本上的一个定义是“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之后学生就可以发现除了平行关系外,当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时就会产生“角”,进而学生就可以复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相关知识,此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图片来回想三种角的定义。接下来学生在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对课本上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如“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以及“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等。最后学生更是在掌握平行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掌握图形的平移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整体复习掌握。
(二)积极心理辅导,培养信心
初三学生即将要面临中考,因此身心上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同时又迫切需要对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复习,可想而知学生心理情绪的好坏对学生能否顺利渡过复习阶段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作为一名毕业班的数学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进而要在日常加大对班级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然后对学生加以鼓励式的教育,帮助学生缓解复习压力,重拾复习的信心,从而能够以最佳状态去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
例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心理崩溃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逐步恢复复习的信心。
初中数学涉及到的函数知识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等,学习在一开始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知识的新鲜感可能很快便对知识有所掌握,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随着教师对函数问题的深化,很多学生就会发现考察数形综合能力的函数问题比之前变得更难,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恐惧数学学习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要做到及时安抚学生的抗拒心理,二要对复习过程中的函数知识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直观探究剖析函数知识的本质内涵,从而既加强了复习信心,也加强了复习效率。
(三)合理利用错题,突破难点
学生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但是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这些错题,从中有效分析出学生在学习以及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存在,进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突破复习中的重难点。这时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次的教学,针对学生复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让全部的学生对问题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其次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小灶”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也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复习进度。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后不能一味的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展开集中突破学习。
例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数据分析初步”这部分知识时,会发现部分学生经常会在结题过程中混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其中的区别,而不是揪着学生的错误不放。首先,学生要明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用来数据的集中趋势,还可以反应数据的一般水平,而它们的区别不仅在于定义的不同,其求法、呈现方式、代表含义等等也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这些概念的区别进行详细对比,进而有效区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其次,方差和标准差是测算离散趋势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但是它们的区别在于方差的计量单位和量纲不便从实际意义上进行解释,而标准差和变量的计算单位相同,比方差清楚,所以实际统计工作中多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来测度统计数据的差异程度。所以教师在遇到学生复习过程中经常出错的问题时要多加重视,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探究知识的正确答案,从而让复习更加具有价值意义。
(四)加强平时复习,提高效率
初三数学教师要及早意识到仅仅靠总复习来巩固已学知识的力度是远远不够,功夫在于平时,教师在日常开授新课的过程中就要逐步渗透复习的理念,最终化零为整实现质的突破。总复习的过程是对大量的知识展开集中复习,这就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顾首不顾尾的现象产生,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知识的巩固掌握,甚至还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出现混乱的理解记忆,进而得不偿失。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数学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基于单元教学法的模式安排复习教学,进而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有着许多与图形相关的知识,“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图形与坐标”、“平行四边形”等等,所以可以说图形知识贯穿了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就可以每学完一节便开展复习教学,从而逐步帮助学生巩固图形的相关知识。图形的知识涉及甚广,在总复习阶段展开集中复习,一是会占用大量的复习时间,二是知识量的过大很容易导致学生复习不够透彻,进而很容易忽视其中的关键内容,无法形成对知识的深入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加强日常复习,让新课与复习课同步进行、相辅相成,最终便可以大大提升总复习的效率。
(五)构建知识网络,梳理漏洞
初中数学知识之间往往具有着极强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准连接点,将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进而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知识漏洞,但是在平时很难发现,这就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填补这些漏洞,进而将整体的初中数学知识构建成为网络,这样一来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例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将其梳理为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准确找出并完善当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让复习的收获最大化。首先学生分清“元”指的是未知数的个数,而“次”则是指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最高项的次数便是2。此时学生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放到一起来综合复习,从中寻找其联系点,这里就可以用到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组内每位学生分别负责一种方程的探究,最终形成汇总,既保证了知识网络的构建效率,也提升了知识网络的质量和准确性,从而确保每位学生根据知识网络都能及时发现自己对方程和不等式知识掌握的不足,以便及时加以完善学习。
综合上述,复习是初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初三总复习更是如此。教师们要精心设计复习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们能够以最充沛的精力和动力去完成初三阶段的复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新课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们进行单元复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深入掌握,这样一来也就大大提升了复习的质量。另外,学生也要正视复习的过程中,要用心去复习,而不是让它流于形式存在,最终为自己更顺利的迎接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洁.新课改背景下设计高效的中考数学复习课策略探讨——以教学设计《中考复习之反比例函数》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2):13-13.
[2]易良富.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方法及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037):99.
[3]谢昌.探析初中数学中考的复习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017):82-82,83.
[4]郑渊明.浅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之策略与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014):P.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