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儿童生活的构成要素包含着游戏与语言,儿童的内心活动与内心生活都是通过游戏而变得更加独立自主。随着幼儿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成为幼儿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探讨游戏教学意义以及提升游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有效性
幼儿活泼好动,身心发展不成熟,正处于感知世界的重要阶段。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看,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显然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游戏教学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通过将游戏与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教育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玩的同时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完善品格,实现全面发展。
一、幼儿教育实施游戏教学的意义
在以往的幼儿教学中,游戏主要作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教师的充分关注。通常来说,教师会通过游戏活跃课堂范围,规范教学秩序,以此来提高幼儿专注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这样的游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没有发挥出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积极作用。游戏教学是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并使之贯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将游戏的工具价值和精神价值有效融合起来,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其对生活的认知,并促进品格发展。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过早地进行系统化学习,向幼儿灌输知识反而容易将其禁锢在框架之内,不利于个性化发展。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还给幼儿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使其在愉悦的环境健康成长,对学习与生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提升游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给予幼儿游戏权利
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发现,教师干预得越多,幼儿游戏参与积极性越小,游戏教学效果越不理想,相反,教师干预得越少,幼儿拥有自主权利,其参与积极性就越高,游戏教学目标越容易达成。因此,游戏教学首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幼儿游戏的权利。例如笔者进行游戏教学时会让幼儿自己选择游戏的场地和玩具。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喜好不同,迎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潜能。如喜欢科技的幼儿,教师鼓励其进行科技区进行“创造发明”,并帮助其进行改造、制作,喜欢绘画的幼儿,则可以选择绘画区域,教师可以组织颜色搭配、画自己等游戏活动。
此外,在集体游戏中,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其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游戏。教师不能将游戏规则变为限制幼儿发挥的框架,而是让其在遵守规则的同时提升各方面能力,如制定游戏奖惩制度时听取幼儿的意见,或者组织小组活动由小组自己进行分工等等。
(二)结合实际把控游戏难度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游戏难度应结合现实环境与幼儿实际情况。并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认可与鼓励,超出认知范围和能力水平的游戏容易让幼儿受挫,降低游戏积极性,进而影响游戏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情调整游戏难度,例如,笔者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指纹绘画游戏。课堂上,笔者先进行示范,用颜料按手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指纹,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其自己动手观察自己的指纹。随后笔者组织幼儿用指纹绘画,最开始笔者设定的是用指纹绘画一只大象,但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绘画能力,可能画大象有一定难度,并且规定了具体的事物不利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因此,笔者改为自由创作,让其用指纹画自己熟悉、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不仅降低了游戏难度,还扩大的创作空间,使幼儿可以尽情尽兴创作。
(三)注重增强游戏教育价值
游戏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愉悦、创造、开放、和谐,融入游戏精神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游戏教学的价值。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游戏的内容,确保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知识,而不是只感觉到游戏的有趣、好玩。例如简单的“123木头人”游戏,其实可以锻炼幼儿令行禁止的意识。笔者组织这一游戏时,融入了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拼,并在游戏前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了奖惩内容。这样做,幼儿不再将这个游戏简单地当做一个娱乐活动,会认真讨论游戏规则,制定自己的游戏策略,想办法克服教师在游戏中设置的障碍。再如组织体育游戏时,教师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挑战性,引导其与他人合作完成挑战,并鼓励幼儿不要轻易放弃,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等。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注重行为、品德培养的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素养,对日后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课程标准等合理设置游戏,将游戏与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身为幼儿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晓珍. 幼儿游戏教学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分析[J]. 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7.
[2]杨东亮.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