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素质教育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我要学”,即自觉自愿学,积极主动地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心由“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笔者主要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实施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正还给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爱护学生是激励学生高效进行学习的动力。从心理学在角度讲,和谐、宽松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传统教育下,由于受师德尊严的影响,师生缺少互动交流,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包容每一个幼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质疑探究的心里自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养成敢于质疑探究的习惯。进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现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的思维用较准确、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意念与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的意念与兴趣,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教师只有突破固有思维,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前提下大胆开放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才能使其享受到语文的灵动与诗意,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在实践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
(一)导入激趣,引导学生
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得以激发。情境渲染无疑是课堂的最佳激趣方式,引用一例在教学《草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黄海,将要到达无边的大草原,同学们先请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同学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这样的质疑,学生的主动性迅速被调动起来,他们阅读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自己的感情也将融入到阅读中。
(二)课内寻趣,互动生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创造条件,不断探索发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调动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牵动学生,使之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兴奋、追随的状态。例如在教《黄山奇石》第二课时,学生归纳出黄山奇石的几种命名规律后,个个兴趣浓厚,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让学生为黄山奇石改名,要求名字既体现景物特点,又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学生兴趣大增,妙语连珠。“猴子观海”被改成了“猴子看海”、“猴子望海”、“猴子赏海”、“猴子眺海”,接着我让学生比较“看”、“望”、“赏”、“眺”与“观”之间的区别于联系,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观”和“赏”才能突出猴子对云海的着迷等等。学生活用文本,不知不觉间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深入了许多。
(三)课外研趣,自主探究
课外是课内的先声和延伸,课内是课外的演奏与开发,只有紧紧抓住教材,联系生活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
如:在进行《海伦·凯勒》教学时,我布置了一份作业: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都被海伦·凯勒那种超越苦难、战胜自我的精神折服,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海伦·凯勒一样的人,请课下收集这方面的人物资料,我们将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课后,学生十分投入,搜集了许多名人和身边身残志坚的事迹。整整一堂课学生侃侃而谈,完全沉浸在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境界里,学生的情操得到了提升,思想得到了净化,知识得到了拓展。
三、实施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质疑问难
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待转化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分组应注意这几个原则:注意学生间的性格特点,形成优势互补;注意学生间的知识层次差异;注意学生间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注意学生间智力水平的差异。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每组6—8人,具体组数不限。
(二)引进竞争机制,认真培养小组长
培养小组长是小组活动得到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小组长,并一改过去教师指认的办法,有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每周评议一次组长。
(三)注重倾听,多用激励性语言
中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易兴奋、善表现,但最最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注重“听”能力的培养。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如:“你听得最认真了!”,“你真的听得很好!”,“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啊!”另外,借技能训练,培养“听”的习惯也非常重。如:手势、表情、姿态等这些动感语言将充分发挥作用。
(四)以探究学习为主线,诱发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通过质疑问难把学生带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由此其发起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其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多方位探究,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并尝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主动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质量,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冲破教师和教材的既定结论,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由于学生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广度,深度的局限,难免会出现幼稚和偏差。因此,要正确对待,允许学生出现偏差,切忌粗暴地对待他们拒绝他们寻根求源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独立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把自己的思维用较准确、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书目
【1】郑卓润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初探【J】语文课程研究1999(12)12—13
【2】鲁正忠 浅议在如何语文教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J】中国教育 2006(09)67—68
【3】李志明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研究【J】吉林教育 2014(11)19—20
【4】方晓琳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探讨【J】《新课程(上)》2017
(12)21—22
【5】王诗旗 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学习兴趣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7(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