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文本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张宇
[导读] 万物互联,教育也不例外。

         【摘要】万物互联,教育也不例外。“非连续性文本”其实就是教育“跨界整合文本”,通过“轻阅读、碎片化”展现更加完美组合。让读者能直观学习领会、概括比较总结、方便掌握知识重点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须要融合非连续性文本,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整合  非连续性文本  综合素质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万物“互联”“跨界”成了各个领域共同的潮流。万物互联,越来越方便快捷。原来直接不相干的事物现在都可以愉快地被“整合”到一起联控。而将这些完全不相干的领域维系到一起的原因是:为了人们便捷地生活。教育也不例外,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非连续性文本”这个稍嫌俗语化的名词,其实就是教育“跨界整合文本”,也就是我们以往说的“图文并茂”的升级版。这类文本,不仅是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它不光再传递单一信息,而要将复合信息通过“轻阅读、碎片化”这种全新形式聚合到一起,呈现更丰富完美的时间和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整合非连续性文本。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的文本 —— 领悟图表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我们理解它后,才真正知道它由大量的数据表格、文字图解、曲线图、思维导图、地图、时刻表、产品说明书、广告海报、目录清单等等内容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内容概括性强、易于理解和比较、直观醒目等特点。阅读中领悟图表和理解图表的知识和能力是非连续性的文本学习中阅读的一个核心知识和能力,要用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怎样把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插入母亲手写给孩子家到医院的地图,看病需要的手续流程图,当孩子买回药时,教师再插入感冒药的说明书,让学生依据说明读懂要吃多少药,一天吃几次。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光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学会认地图,学会看病所需要做的手续。再如《圆明园的毁灭》,如果教学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圆明园的平面图、园中图片,就不用教师去告诉学生它有多大,多美。学生就深刻领会文中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加上链接资料 : (1)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掠取的珍宝;(2)法国侵略军离开的行李;学生不但领悟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不可估量在损失,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无法估量的损失,更能体现两大强盗的可恶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告诉学生阅读这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图中没有文中寻,文中没有图中悟,图文对照更快捷。这样,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更加丰富,阅读视野更加开阔,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的文本 —— 抓住关键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往往存在非连续的、碎片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重要的,这就是新媒体在倡导的“轻阅读、碎片化。”在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学会发现并提取关键的信息,抓住关键信息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和核心。能发现并提取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点,把他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是教育的共同目的。如六年级部编版第六单元就有非连续文本教学: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周末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怎样乘车最合适吗?学生首先就得读材料(看懂86路、65路、763路站牌),了解站牌的信息。(一共几路车??它们分别是从哪里到哪里的?首班车发车时间和末班车收车时间分别是什么?它们途中分别要在哪些站点停靠?)就要抓住关键词“起点—终点”,其次读懂乘车时间,到达时间,赶到外婆家时间。最后还要会概括:763路停靠站点最少,最快捷,但首班车时间是早上九点,小林要在九点前到达,所以第一种方案快捷担不适合。86路和65路首班车时间都是早上六点,因此第二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都合适,但第三种方案停靠站点少,更快捷,所以第三种方案合适并相对快捷。这样知识就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非连续性的文本 —— 推理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什么类型的文本,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所给的材料,这需要理清各种文本之间的关系。如部编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学生以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并按图文制作玩具小台灯步骤制作完成,首先会发现台灯的灯泡安在灯罩外面了,我们是照着说明书做的呀?学生就会推理出那应该是说明书写得不清楚;以此类推还会发现工具准备不齐全,材料规格不准确,给出的制作过程不够详细、过于简单,学生边制作边修改,小组合作一起完成,并清晰地说明理由。又如:六年级语文状元作业上的创新阅读中往往给学生表格、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这类题型需要学生不光看懂图表与文字说明,还要从文本与图表中挖掘深层次的含义,推理出正确的答案。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归纳能力。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非连续性的文本 —— 学会总结经验
         在理解材料在基础上,要教会学生把文本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联系并总结,与知识经验联合分析、综合判断,客观评价文中的观点、判断是非曲直,再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属于阅读在较高层次。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概括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中小学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通过融合非连续性的文本,来培养和提升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提升广大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素养和素养。语文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自主学习,更迫切地要教会广大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事,要学会与当前的社会融洽和谐相处,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习与社会实践相协调融合。作为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只有更注重“做”,才能更好地“学”。非连续性文本告诉我们,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生存生活的能力。而这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和这个社会融洽相处的智慧。

参考资料:
1.张祖庆 戴一苗 《非联系性文本教学与测评》[j]浙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