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个学科都提倡生本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全面、完整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基于这个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合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以往刻板的课堂,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本文以八年级语文教学为例,阐述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合作学习机制以及合作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轻松、简单、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还有利于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并体会到竞争的存在,从而激起内心的斗志,不断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合作学习创设的良好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心中印象深刻的课堂,都通过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起绚丽的火花。
1.建立适当的合作机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以及学习目的的差异,合理地选择合作机制,在现实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合作机制:
1.1小组交流合作
小组交流合作一般有以下三种组成模式。第一,根据座位的前后左右关系,形成4-6人的就近小组划分,这样划分的优点是:学生距离较近,对彼此比较了解,平时交流较多,在进行合作时能够畅所欲言。第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文学素养等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优势是能够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可以通过两极分化进行分组,优势是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后面的学生。第三,让学生根据平常的关系,选择自己想要合作的对象,自由形成小组,这种小组的优势在于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交流时没有压迫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论采用以上哪种小组分组的形式,都可以通过学生们各抒己见,进行集思广益与优势互补,能够做到不断在他人身上寻找优点,体会别人学习方法的可取之处,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习有效性。
1.2同桌讨论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同桌合作的方式推动合作学习。
同桌讨论合作具有两大优势:其一,可以促进相互监督,通过树立同样的目标,共同进步,并在长期的相处与合作当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其二,同桌讨论合作涉及的人数较少,你一言我一语,给了每个学生足够的表达想法的时间,也给了学生足够的聆听时间,能够促进思维的转化,在思想碰撞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习有效性。
1.3课堂探讨合作
课堂探讨合作就是以教师为引导者,所有学生都是讨论者,每个人都需要畅所欲言,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对于疑难问题,可以相互启发、互相研讨。在整体的课堂探讨合作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困生的照顾,不让他们在第一个发言,并且在他们发言结束之后,进行适当鼓励,对于回答非常正确、思路非常明晰的,要进行正面的鼓励;对回答不太恰当的学生进行侧面的激励,例如,对学生说“你这个想法真不错呀,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呢”。以此来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在之后的课堂中更加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促进整个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2.开展课堂合作学习的原则浅析
2.1重视对学生主动合作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明确哪些问题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要思考交流探讨的关键点进行明示,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带着目的去交流,进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进行问题引导“大家心中有桃花源吗?大家想要的理想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讨,明确心中所想,进行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心中的桃花源这一概念产生深刻理解,在学习正文时,就能够更加明白作者陶渊明的情感寄托,以便加深对整首词的理解。
2.2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控,不能放任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的交流探讨,那样课堂很可能会成为学生闲聊的阵地,让学生在聊天当中忘记了学习的任务,从而浪费了时间。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寻觅春天的踪迹》合作学习时,课堂初始,教师不做知识性的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心中的想象,去描绘春天。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每个学生讲述自己眼中春天的机会。在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跟每个小组都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引导与纠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紧迫性和警惕性,避免聊天的情况出现,更有效地维持了合作的高效性,加入了教师的引导效果,促进了知识的学习进度,有效保证了合作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成奇.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 2018, 000(003):P.102-103.
[2]刘海燕.浅析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课堂构建的开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