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比较与衔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韩丹
[导读] 化学是初中初三阶段开始学习的一门学科

         摘要:化学是初中初三阶段开始学习的一门学科,在初中只学习一年就要参加中考,步入高中。这造成了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还没明白化学学习的内容就已经结束。到了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初中的化学知识有了很大区别,很多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节奏的变化,造成高中化学成绩不理想,因此教师必须要理解初中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区别,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化学学习;学习方法;初高中衔接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初中阶段化学知识较为简单,很多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就能够理解很多知识,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变得十分深刻,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理解各种化学反应式才能正确的进行化学计算。鉴于这种教学的不同教师要做好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一、知识构成的不同
         初中的化学知识和高中的化学知识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浅显,都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尤其是化学反应式较少。高中的知识深度较深,已经从化学的表面知识过渡到了化学的本质,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物质分类的不同,初中化学一般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又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再将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再把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然后按照酸、碱、盐、氧化物这样的分类,对各类物质的性质进行通性研究。高中化学对于化合物,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将所有化合物一分为二,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有利于对其进行性质研究。从反映类型上来看,初中学习的反反应形式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这些都比较常见,但是并不全面。高中阶段则对初中化学的反应进行了补充,除了上面四种反应之外,增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
         二、物质计量和化学浓度的比较
         初中阶段的物质计量逻辑较为简单,就是利用物质的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之比,结合化学反应式进行物质当中的质量计算。这种计算方式也是和初中学习的知识相关的,毕竟初中化学设计的知识大多是宏观的,很多都是肉眼可见的。到了高中这种计量方式就已经不能满足高中化学的教学了,高中化学知识涉及的是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计量方式需要根据物质的“数目比”来进行,为了方便计算引入了“物质的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高中的物质计量方式,相比之下高中的化学计算方式更加简洁,计算起来更加灵活。另外一点就是关于浓度的表示方法,浓度这一概念既是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不过二者的理解有些区别。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溶液的浓度一般是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浓度和质量分数成正比。不过到了高中阶段,对浓度的认识就变得更加科学,毕竟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来说,分子大小是不同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就不是绝对的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中化学引入了“物质的量浓度”,通过溶液的体积进行直观的反映,这样浓度就能够真正的反应物体的“浓”了。
         三、学习方法的不同
         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是由学习方法决定的,当然也可以说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相互影响。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有影响不同内容的学习效率,因为初中化学属于化学入门,初中生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够解释许多现象和结论的知识,所以只能进行泛泛地介绍,告知性的、陈述性的、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来的结论较多,知识比较零散,体系性不强,因为无法讲原因,往往偏重记忆,所以对于一些爱问“为什么”的同学来说,会有很多困惑,甚至影响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学习,则更偏重于原理的解释,每一个结论的给出,都有足够的知识和原理作支撑,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初中的那么多让人皱眉头的“嗯?为什么?”到了高中以后都会变成“噢,原来是这样”。对于那些初中化学学得不太好的同学,不要总给自己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初中化学学得不好,高中化学就一定不会好,这个观点一定要改变。有太多的学生,初中化学学得并不好,到了高中以后很快就喜欢上了化学,学起来如鱼得水。教师要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四、学制的区别
         初中的化学学习时间为一年,主要集中在初三,虽然教科书上写的初三上和初三下,但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也会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安排。有的地区会在初二下学期和初三学期进行化学学习,一般来说到了初三下学期都是关于知识的复习,很少会在初三下学期安排教材教学。当然初中化学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从教材编撰上来看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也比较低,这些从上面的知识内容上就能够看出,因此也有的学校在初三上学期就能讲完两册教材。这只是教学顺序问题只要符合本校的教学进度即可,不是强制性要求。到了高中就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内容的时候又增加一些关于选修的知识,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大大增加,并且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是好事。但是高中教师的化学教课压力得到了提升,毕竟高中只有三年,学习的知识点变多但是学习时间没有变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编制课时。高中化学必修一侧重的是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研究,这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影响较大;必修二侧重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简单介绍和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普及,这部分知识都是常识性的,主要靠理解和记忆,学习的难度较低。
         五、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化学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初中和高中的化学知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初中的学习知识和学习技巧会成为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按理来说知识的学习不能存在所谓的学科学段,但是学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认知规律,学习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也是有要求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设置了学科学段,初中和高中的化学知识必须要有区别。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的都是初中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教师讲授的高中知识,这种各司其职就打破了化学知识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比如初中阶段学生想要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式,教师会说到了高中自然就会;而高中学生对某些知识不理解想要询问高中教师,教师会认为这是初中知识,过于简单不愿与费时间去讲解。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受到了影响,初中和高中教师就容易推卸责任,这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师要多交流,这就需要学校来创设这种交流空间,同时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师要熟悉对方的教材,这样在讲解当中会更有针对性,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更加方便。最后初中化学教师针对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知识,不做强制性要求,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与现实很多生产工作有关,学生学习好化学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教师要了解这些区别,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化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虽然存在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但是教师不能将其进行割裂,要加强知识的贯穿,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春丽.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材“二次开发”探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28(04):177-182.
        
         [2]陈子轩.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及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112-113.
        
         [3]陈翩,孙重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3):47-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