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形势下新教育理念的提出,立足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语文阅读成为一项必要的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不仅包括语文课文有关课程,高段阅读仍占有一席之地。小学语文高端阅读是学生教育初期的必要阶段,是语言文学启蒙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面对新课改下小学高段阅读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另一个学习圣地。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高段阅读
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不一定能找到黄金,但是阅读是通往黄金道路的途径。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过于繁琐枯燥的课文教学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无聊,甚至提不上兴趣,因此,阅读就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让学生养成阅读探究的习惯,进而提高高段阅读的能力。
阅读是小学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道德文化修养的途径之一,高段阅读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大意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高段阅读可以说是所有课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的载体。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空间上的交流,在小学教育中,让学生感受到遨游于书乡的魅力和神奇之处。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高段阅读,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让高段阅读成为日常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指导学生更好发展自我的所在。那么如何让小学语文的高段阅读更有效呢?以下就此问题展开几方面建议:
一、提升阅读的前提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吸引他们的兴趣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吸引阅读兴趣。首先,小学生对于新的事物或者新的形式都会产生热情,借助这点,在教师教学时可以较灵活的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就和容易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高段阅读。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的《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放一段有关纪念或者歌颂英雄的儿歌,比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以一首儿歌吸引学生积极上课,然后再进行问答,“你们知道这首歌唱的是谁吗?”“你们喜欢英雄吗”,抓住了小学生崇拜英雄的心理之后,简单进行歌曲故事的阐述之后,引入正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小英雄”,“如果你也想像他一样的话就要仔细阅读,看看他是怎么做成小英雄的?”这样无形中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探究文章的内容,以此达到高段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在之后的分析中更形象地描述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经历,让学生再次回归文章探究,不仅完成了本篇的教学目标,也真正让学生进入到高段的阅读中。
二、提升高段阅读的基础是主动带着问题探究文章
有学就有惑,有惑就有思。在学生阅读学习时毫无头绪的进行是不科学的,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之后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思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高段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密切关注文章的细节,不过仍要以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只是单纯的提问会让学生提不上兴趣,学生看似在阅读学习,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进入课堂。结合学生喜欢的关注的点去提问,让课堂的思考问答更有趣,让学生更有深究性地阅读。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祖父的园子》,教师在课堂之前提问较容易的问题吸引学生,“你们家的花园里都有什么呀”,“你们会精心布置花园吗”,“你们喜欢你们家的花园吗”等,经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课堂的活跃性也会有所上升,接着再引出发问,“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个园子呢”,“这个园子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探究性的阅读文章,可会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将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更加顺利,也实现了学生的高段阅读。
再如,《詹天佑》一文,教师在教学前依旧提出简单问题“你们坐过火车吗”等问题,之后引出“大家知道谁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设计出我们本国的铁路吗?”,“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设计的吗?”,这样引导性的阅读让学生容易接受,也让学生慢慢走近高段的阅读中。
三、高段阅读更需交流分享的助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快乐大多来源于交流和分享,所以,在教师教学时,要懂得让学生之间多交流、分享故事,让他们爱上阅读后分享交流得到的喜悦与欢乐,同时,这样是他们进行高段阅读的体现,为了更好的将自己所知的东西分享给同学,学生会更细节化地阅读,希望在自己的分享中同学也能清楚明白。因此教师要加入交流分享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保持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真正进入高段阅读。
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狼牙上五壮士》,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放一首歌颂爱国人物的音乐,类似与《学习雷锋好榜样》,让同学提前活跃与课堂气氛之后,带入正题,“雷锋叔叔是个爱国、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你们还知道哪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吗?”,“今天我们学习了解五位优秀人物,大家一会儿读完课文能不能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下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事迹吗?”,“他都是怎么做的呢?”这样给学生交流的平台,学生也会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而学生会仔细阅读,达到高段阅读,在分享故事的同时得到同学的认定,喜欢上阅读的乐趣,也达到了有效性的高段阅读。
四、有效性的高段阅读还需学生的情景再现加固
什么是情景再现呢,也就是说让学生不仅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更要了解吃透文章,把文章演绎出来,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更多的是认为模仿演绎很有趣,所以,教师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多次表演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同时,在表演之前,学生也会深度阅读了解人物等,让课堂的阅读更有效。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中的《夜莺的歌声》,在进行一轮学习之后,让同学分小组或者自主展示进行文章的故事演绎,一下子学生就会提高兴趣,进而依据心理上就会想努力演好这个角色,再去文章中深度剖析人物,让文章的主旨思想流露在自己的演出中。这样的形式也是让课堂活跃气氛的方式,学生在演绎是会尽可能的表露人物的性格特色和人物的动作,会进行多次反复地阅读,同时,对于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有效性也进一步提高。
五、让学生在鼓励中强化意识进行高段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可能一时间达不到,而作为教师鼓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们需要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这也是学生进步学习的动力。在日常课堂也可以采取阅读提问加分鼓励的形式,在学习阅读中,学生就会争取荣誉,愿意参与阅读学习;或者设定阿紫学生学习回答表现好的情况下,全班学生清脆三鼓掌,让学生感受到在班级的自豪感。
就以上的提问互动,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褒奖的评价,让学生感到阅读获得的认同感;另外,在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分享中,以倾听者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自信心;在情景再现的演绎中,同样以观众视角去看学生的表演,也是了解学生的途径,让学生感到阅读演绎带来的成就感。
总之,强化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有效性的途径仍需灵活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停留在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下喜欢去阅读,自主去阅读,给学生搭建好学习阅读的平台,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自信心、认同感和成就感。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切合新时代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地方着手,不仅要学生参与到课堂,而是愿意去学习,愿意去阅读。高段阅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要环节,让高段阅读真正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习惯里,也让高段阅读更有效。
参考文献:[1]试分析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J]. 朱红云.??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 陈海军.??才智.?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