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学中真正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多,特别是农村的一些学生,家长一般都会觉得课外书是与学习无关的,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这些学生也往往缺乏课外读书的学习氛围和方法指导。本文立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分别从“营造课堂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进行合作阅读,引导阅读教学”、“进行资源共享,加强知识积累”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虽然现在网络科技十分发达,但是对于农村来说,学校可以应用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仍然处于一种缺少的状态。学生的主要阅读来源依然是课本上的教材和课外的其他相关教学辅导资料,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得不到提升。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很多地方还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并没有进行创新,所以始终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效果始终得不到很大的提升。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由于目前课本的教学内容有限,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所以开展课外阅读就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课外阅读能够帮助中学生充分了解到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其他基本知识。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也是一节课教学成功的一个起点和关键,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很多初中农村教师对初中课外阅读的教学认识不够,忽视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忽视了教学的课外阅读延伸。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可以利用教学设备让学生看百草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了解作者鲁迅的信息以及文学作品。比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故事本身都会有背景,所以阅读的时候也会容易理解。学习课文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到鲁迅的文章写作特点,也可以查找都学过鲁迅的哪些文章,可以利用“名人效应”,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二、进行合作阅读,引导阅读教学
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介绍课文作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课文写作的背景,会写课文生字以及生词,概括解读课文的中心思想,分析课文写作的特点等。
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综合质量。为了具有更高效率地凸显学校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的内容丰富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角色化阅读中的扮演教学活动,让中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可以自由地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充分地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性。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角色阅读扮演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来进行阅读,从而每个学生在角色扮演的阅读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的直接进入角色的真实内心,促使学生扮演角色过程中能够内化每个角色的思想,这样就能为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关于作者安徒生其他的创作,比如《红鞋》《冰雪女王》等,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每个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都可以分角色阅读,从而感受到课外读本的乐趣。
三、进行资源共享,加强知识积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和语文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性,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校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有限,一些教学设备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所以学校可以充分的整合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组建校园中的书屋,从而让学生可以加强知识积累。让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在其中找到情感上的认同感,深刻感受课文的思想以及情感,自然就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通过资源共享,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国外的短篇文学作品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莫泊桑是世界三大创作短篇小说的巨匠之一,因为短篇小说的形式本身就比较具有吸引力,所以对于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时候也就会具有主动性,莫泊桑的《项链》和《羊脂球》等短篇作品,以及其他的国外短篇文学作品,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对其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和其他同学共享,可以在教室里创建图书角,这样学生都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从而通过资源共享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和观察,达到对于课外阅读的知识积累。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学生多进行阅读,对于语文课外阅读学习来说是必须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蔚.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研究[J].吉林教育,2017(24):86.
[2]唐华凤.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