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活动面对着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个人看法,也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反馈给教师的一个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主要讨论了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分析了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课前的预设以及课上的灵机应变,利用好学生在课上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预设;课堂生成
教学预设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其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课堂生成是在当前课程改革后衍生出来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创造出来的资源。当前的数学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在课上生成,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进过程中利用预设与教师的教学机智,平衡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看法,为课堂生成创造条件
学生有表达个人看法和感受的需要,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表达个人看法创设条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合理看待学生提出的意见。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当前的教学内容不符,教师可以先搁置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入学生的想法,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利用学生在课上生成的资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采取了开放式课堂的建设,在教学预设时提倡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试图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实践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特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在测量了几个三角形之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因此学生在课上提出问题:“老师,有没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的?”这时,另一名同学回答:“我刚刚测量出了不是180度的三角形。”笔者让学生分享自己测量的三角形,让其他学生也尝试也试着测量,看能否得出一致的答案。笔者借助学生此时在课上的生成,让学生了解测量的过程中容易受误差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并不十分严谨,因此鼓励学生采取其他的方法充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充分预设的前提下留足生成空间
教师在做课堂预设时可以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联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来决定预设的内容,设计弹性的预设内容,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课程教学安排。同时,利用弹性的预设,促进学生借助原有经验和知识结构来进行动态建构,使得课堂预设有更大的包容度。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导入部分做好了充分的预设,主要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始授课,带领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老师刚才在来的路上发现一个商店里的纯牛奶的售价为2.5元,而另一个商店里的标签则为2.50元。两者对比来说,老师买哪个商店的会更便宜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答出“二者一样便宜”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以利用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作为生成的主要内容,将其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根据同学们分享的经历,老师觉得在小数末尾添加零后,它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在课上的生成,合理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充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利用好学生的认知起点
教师设计的课堂预设再全面,也不可能涵盖课堂中所有的突发状况,针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也不能覆盖全体学生。在课上学生提出问题或发现疑虑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处理超出预设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二)”这一单元时,教师让学生观看物体不同的面,并让学生试着分析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学生在课上的答案并不相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教师可试着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耐心等待并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达,最后结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得到启发。在把握教材内容充分进行课堂预设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在课上的认知起点调整教学节奏,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留足充分的空间。
总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预设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可以让教师充分研究教材内容,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风格。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设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或为学生设计场景,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在课上的生成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促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场地。
参考文献:
[1]陈伟. 预设与生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J].数学教学通讯,2015(07):41-42.
[2]张秀容. 重视预设 追求生成——促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成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2):52-53.
作者简介:姓名:杨毓金,出生年月:1967年5月26日,性别:男,学历:专科,民族:汉,籍贯:云南施甸,单位:施甸县何元乡中心学校,职称:副高,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