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促使语文教学不得不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自我的平台。尤其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忽略了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开发。让课后作业变成了对课堂笔记的反复抄写与背诵,难以让学生真正得到提升。因此,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语文 课后作业 改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需要掌握大量的生字生词与进行名篇背诵。这就让很多教师将语文课后作业完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抄写与记忆的过程。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十分丰富的,还包括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拓宽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多学科引入、 多文本对比、多兴趣培养、多实践指引等方面来谈一谈改进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方法。
一、多学科引入,深度探究课堂内容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品格。这就离不开学生对多种学科知识的学习。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语文文本中的课外知识讲解过少,难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过于保守。因此,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查阅各方面的资料,了解丰富多样的课外知识,激发自身的探究兴趣,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作业时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对纳米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比如,对于课文中“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一段的论述,学生可以在课后借助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学生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而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在纳米材料的生产中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等。又比如,在阅读“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一段后,学生可以了解关于癌症的知识。学生能够知道癌细胞的增生,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全部会被消耗,导致身体越来越差越来越消瘦。从而体会到纳米技术的神奇功效。通过这样的广泛拓展,学生能够细致探究所学知识,从而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多文本对比,综合整理所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十分丰富的,学生经过一点时间会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有所遗忘。并且由于当前学习任务的繁重,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当前内容的学习上,很难有时间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给学生整理归纳的任务,引导学生将当前所学的知识与之前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认识,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有效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题临安邸》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示儿》一诗进行综合学习。再次阅读两首诗歌学生能够发现两首作品的写作背景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都是写于北宋灭亡之后。而不同的是《题临安邸》描写的是宋朝的统治阶级刚刚迁移到南方时沉迷享乐,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而《示儿》则表现的是对南宋统治者在南方建立根基已久,却依然没有收复北方土地的遗憾与愤慨。学生还可以对两首作品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发现《题临安邸》前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一描写为主,后两句则是借景抒情。而《示儿》全诗则是以议论为主,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陈述国家破碎的现状,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对后辈的殷切叮嘱。
通过这样的综合学习,学生一方面能够及时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借助多篇文本以综合性的思维来归纳整理,形成清晰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多兴趣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特长
在目前,教师和学生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缺少适当的休闲与放松的时间,久而久之思维会变得退化,心理压力也会明显增多,出现烦躁、焦虑的状态,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畏惧感。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培养并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与技艺特长,以创造性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再次解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课后作业。诗歌描写的是秋季柔和静美的山野风光。学生可以抓住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等意象展开想象,感受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等优美的场景,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感受。学生还可以边想象边进行诵读,以清还悠扬的语气表现作者旷达悠然的心境。同时,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描写绘制一幅山水画,以不同的颜料描绘出远处连绵起伏的大山和近处茂密的竹林和洗衣的妇女。喜欢音乐的学生还可以找来一些与作品意境契合的古筝曲、古琴曲学习弹奏,在音乐中感受诗歌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这样的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能够将语文学习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丰富乐趣,不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多实践指引,切实增强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各方面技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增强自身的生活技能。而在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完全局限在课堂中,很难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也难以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度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激发语文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来增强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课文记叙了作者爬天都峰的过程,并对天都峰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自己身边的一些景点,并写作游记进行介绍。学生可以以博物馆为目标,首先了解学校与博物馆的距离,寻找恰当的出行路线。之后,可以对博物馆的开馆时间、进出要求进行了解。最后可以对博物馆中文物的种类和价值进行了解。又比如,学生可以以周围的一座公园为目标,了解公园的建造时间、建造过程、每日的游客流量、经常举办的文艺活动有哪些等。学生可以将了解的内容写作成新闻或者游记进行发表,感受语文学习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向他人进行请教与学习,增强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广泛进行运用,并且在实践中再次进行丰富的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语文自身的素养。
综上所述,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教师要认识到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多种教育功能,全面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多学科引入、 多文本对比、兴趣特长培养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广泛探究,全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杜立杰;关于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点滴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S1期.
[2]宋浩然;创新思维 策略训练——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索与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