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许东善
[导读]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小学生的教育模式多为被动式和填鸭式,

         摘要: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小学生的教育模式多为被动式和填鸭式,他们依赖老师于在课堂上的讲授,大多数孩子缺少学习的自主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小学的基础阶段,正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于他们以后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理论概念出发,分析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对这些表现,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方位提升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教育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如今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推崇,小学最为学生的基础教学阶段,老师要通过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更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果学校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这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会逐渐的弱化,会不利于孩子将来能力提升。只要教师与家长齐心协力,找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便会从潜意识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也提升了自身学习能力,为孩子们将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与探索,学生可以发散思维,他们的思想不会被外界因素所束缚。在学习遇到难题和困难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督促的情况下,主动依靠自己的自觉性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积累知识习得技能。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能力上也是一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习得正确学习方法的后能够自觉学习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压力,而是抱有一种积极地心态。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目标。
         二、当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1.自主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在课余时间,大多数小学生还是喜欢娱乐和游戏,很少主动将时间用于学习。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没有父母和老师监督学习时,他们是很难将心思用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不强。小学生自主能力较弱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还处于心理与生理都不太成熟的阶段,另一方面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氛围环境也会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生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讲述,在家监督他们完成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可以放松玩耍了。殊不知在学习方面,当孩子离开了父母的督促和陪伴,孩子们很难做到自己主动高效的完成课业任务。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这也造就了孩子对家长和学校的过度依赖,造成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学习的心也不由自主被周围环境影响了,因此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比较差的。
         2.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效率不高
         小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成了他们学习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如今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孩子总是抱怨作业多,时间不够用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孩子的学习效率也没有提高。

这个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孩子在学习时对于时间分配意识很模糊,对待学习任务总是采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形式,时间分配比较随意,多半抱有无目的的态度来学习。
        
         3.在校自主学习,教学形式化严重
         虽然如今教学方式都提倡教师创新教学,但是很多老套的教学学习惯依旧很难做出改变,许多老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为此调整课堂模式。有时虽时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教学模式没有做出创新。这样也只是形式上的自主学习,实则教育的意义并不大,当然也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建立自主学习环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敏捷,他们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非常强的好奇心,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首先要求老师创造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给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老师在日常教学和课后中,要多和学生交流和互动,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减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当老师可以融入学生中,这样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轻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回答问题也不再胆怯,老师们与学生之间关系也会更进一步,这样轻松地学习氛围,能够更好的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 老师应该改变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能够在课堂上主动讲解,展现在即的学习成果。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讲学习成果通过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大家,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小学生的一部分课程难易程度不同,大家所能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老师应该耐心为学生解答疑惑,可以将课堂部分时间的主动权分配给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3.自主监控学习过程,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要做好时间管理,规划学习内容。根据学习任务来制定可实行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好每一环节的学习。学会自主整理学习笔记以及难题归纳。要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避免被外界因素干扰,能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学习责任感,从而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中要抱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不能总是依靠老师与家长的督促和牵引,要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过分依赖别人,无法独立思考和判断,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是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这个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老师与家长合力配合,积极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更好的优化自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
         2.成天芳.利用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 (11):199-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