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结合”助力“空中课堂”更高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魏珊珊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打乱了社会的正常节奏,延期开学迫使大部分学校不得不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来救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打乱了社会的正常节奏,延期开学迫使大部分学校不得不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来救急。网络教学时学习资料的匮乏、线上教学的陌生感、自学能力的不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视力的伤害等一系列问题给居家隔离的师生带来很大的挑战。经过探索实践,授课模式“七结合”,会让“空中课堂”更高效。
         一、直播课和录播课相结合。
         直播课程能尽可能地还原真实的课堂环境,具有形式感和交互感,有利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持久学习。录播课程可以经过后期加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课程在传达信息上更具条理性、重点更突出,也可以让视频更有特色,但学生没有参与感,且缺少沟通渠道,比较适合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因此,老师提前录制小视频,将教学单元中没有争议、相对比较客观的知识点或小专题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对照老师发的微课视频学习,最大程度的保证学习的质量。同时,老师们还可边授课边录课,课后老师将授课视频发给学生,给家中网速慢的同学提供便利。
         二、优质平台资源与个性化授课相结合。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慕课、学而思、作业帮等线上课程平台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线上课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取优质资源推送给学生一起学习,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也给了学生新鲜而丰富的体验,同时还能让老师学习到一些线上授课的技巧,来打造自己的个性化网络课堂。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空中课堂”的测试、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公聊、在线答疑等功能来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不仅仅可以让直播课堂更加活泼,对学习效果是一个有效的保障。另外多熟悉一些流行的网络直播常用语言,如666、打call、扣1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老师进一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维系。
         三、统一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远程教学,总会有几个同学或因为无人监督而懈怠,或因为网络不通畅而不能按时上线。同时,因老师兼顾大部分同学的水平,个别同学会跟不上老师授课节奏,难以和同学们互动交流,这样可能导致部分同学对空中课堂的厌倦。隔着屏幕,老师无法通过语言、眼神或肢体来提醒学生,因此,还需对这部分同学重点关注,除了统一授课时多提醒外,还需对作业中出现问题的学生、需要重点帮扶的学生、不能按时上线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互动的学生以及课后仍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沟通交流,并耐心做好个别辅导答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独立终端与学习共同体相结合。


         钉钉群发起的签到、打卡活动,虽然能借助家长之力,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无形中也给复工上班的家长带来了负担;另外,让学生单靠自律坚持,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我们在班级内组建5-6个学习共同体,每组5-7人不等,轮流值日,每人将自己每天的积累成果(诗歌背诵篇目和摘抄的阅读笔记)发送给值日组长,由组长选用ppt、word、拼图软件或备忘录等方式个性化美编整合,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提交到班级阅读群,展示学习成果,并由老师从完成质量和提交速度方面做出点评和计分,这样由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既为自己而战,也为团体荣誉而战,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五、线上交流与线下读写相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很多高中生并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特别部分理科生对阅读的兴趣不是很高,对写作更是头疼,在没有老师现场监督的情况下,仅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微课很难自觉上好阅读课,布置的写作任务也是一拖再拖。对此,我们采用线上交流与线下读写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和学生共同确定好必读书目(如《红楼梦》)和自读书目,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线下阅读时间,回归最传统的阅读方式。每节课课前随机抽取两人交流读书心得或推介“我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的一篇文章”,这样既能推进必读书目同步阅读的进度,保证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写作则是采用线下定时写作,微信提交作业,直播共享文档,随机抽取学生点评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写作任务,并能保证写作讲评不脱离。
         六、学科素养与社会时事相结合。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抗击疫情本身就是一本沉甸甸的鲜活教材,疫情中的人和事都能与学科知识紧密契合,恰到好处的上好“疫情中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完成一次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措施:(1)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推荐一篇与疫情有关的文章(包括新闻报道、评论、人物故事、漫画等),鼓励学生自己找相关报道阅读或收看电视新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2)每周针对疫情中的各种现象、各色人物布置一篇相关的写作任务,涉及多种文体,包括评论、人物传记、日记、诗歌等。言为心声,突出学生使命感。(3)搜集历年来有关防控非典、甲流感、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疫情的试题,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融合,训练答题技巧。
         七、纸质作业和音频视频作业相结合。
         以语文作业为例:学生蜗居在家,没有学校朗读的氛围,无论是背诵还是阅读,大多会采用默读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背诵效果,也不利于语文语感的培养。空中课堂下的教学给作业提交提供了更多方式:除拍照上传纸质作业之外,可布置了必背课文的语音作业,也鼓励学生利用剪辑软件,将自己的作业视频添加音乐、字幕和效果,群中展示共享,如此可以让学生的假期作业丰富且更有趣,对学生的口才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