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凝聚力是集体人员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作和群体统一动作,凝聚力对于一个班级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处于人生的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的集体意识形成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培养高中生凝聚力的主要阵地在班级里。这就为班主任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较多的要求。但是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形成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也不是单独依靠班主任的说教就能达成。为此,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结合自己的管理的经验和高中生的特点,采取积极的管理教学经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判断,帮助学生形成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班级凝聚力;学生发展
班级凝聚力是学生在班集体成长中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是班级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健康综合发展关系到他们将来是否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但是学生凝聚力的形成不是单独的教学行为,也不是单独的理论灌输,而是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来实现。为此,班主任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班级凝聚力思想,做到激发学生的成长信心,让他们成为有思想内涵的人,成为对祖国发展有用的人。本文结合班主任的教学管理经验,提出了班主任提升学生班级凝聚力的管理策略。
一、以认同教育为抓手,打牢凝聚力基础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了五种,每一种需求是从低到高的层次递进关系,反映了人们精神层次的提升过程。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其自身的成长与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其希望得到的第一个层次需求就是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然后才是自我价值的认同阶段。一般而言,精神认同低的学生更有许多的动摇性,他们甚至会做出与集体活动相悖的行为。因此,班主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形式来刺激学生的精神选择,让学生形成向心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一般而言,班主任应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这些管理方式基本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班级中的目标认同
高中生的发展目标往往不清晰,这样的发展状态是影响学生长久发展的牵绊,如果任其随意发展,会影响学生将来的选择,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长久目标确立。为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制定班级发展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树立积极的态度,让每个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些目标认同里,既有学习目标的制定,也有兴趣爱好目标的制定,比如学习目标的制定,班主任要求班级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要达成具体的分数,在制定了目标之后,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和监督,并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2.班级中的制度认同
制度认同是为约束学生的行为而制定的规则,在制定制度认同时,班主任要将全班学生当成班级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制度的认定和制定中,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班级的成长动力。比如,在班级班规的制定中,班主任可以要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让每个学生将更好的建议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班主任认真总结和判断,最终和班级学生形成合力,将最好的建议形成明文,激励大家共同遵守制度。如此,在班级的积极氛围下,每个学生不仅体会到了班级的民主氛围,还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班级凝聚力。
3.班级中的个人认同
集体认同与个人认同是统一的。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那么,班主任如何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呢?班主任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展现自己的才华,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当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都更愿意参与到班集体的活动中,从而让集体愿景在每个学生身上展现,提升他们的凝聚力发展思想。
二、以交往教育为支柱,提升学生正能量
学生凝聚力的形成还需要他们的交往发展来做支持,给他们的凝聚力形成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正能量。
那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交往教育的指导与渗透呢?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种建议:
1.生生之间的交往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增加,在超强的学习压力下,很多学生的心理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中不乏一些自信的学生,也不乏一些自负、自卑的学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成为自我、没有集体意识的人,这种行为发展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应为学生举办一些利于他们成长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知,提升他们的情感素质。
例如,班主任可以展开“我交往,我快乐”的班级主题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具体活动,而班主任则给予学生观察和指导。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参加一次拔河比赛,并让学生之间展开合作交流,取得拔河比赛的成功。经过这样的班级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可以让平时有人际关系矛盾的学生化解矛盾,提升他们的彼此信任度和角色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观。
2.师生之间的交往
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一盏明灯,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引。为此,班主任在教育指导学生中,应做到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素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对班主任的教育与引导产生积极的信任和聆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用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让他们体会到班主任的热情,让学生有心事乐于与班主任分享。
例如,班主任应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聊天,关心学生的学习,聆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慢慢放下对班主任的戒备之心,提升他们对班主任的依赖,促进师生关系的升温。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当学生的人生观发生转变时,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比如引导他们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让他们树立“学习快乐、快乐学习”思想,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学习观指引自己成长,真正将教育落在实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升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三、构建成长的共同体,稳固班级凝聚力
发展班级凝聚力的落脚点是学生素养的提升,而每个学生自身的素质是不同的,学生时间的个性发展也与众不同。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展现自己的特长,并激励学生之间展开互帮互助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稳固班级凝聚力。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展开具体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可以进行自己喜欢的项目,让学生得到最好的能力发挥,提升学生的个性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就拿普通的校园运动会为例,班主任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有擅长跑步的学生可以报长跑竞赛,有擅长短跑的学生可以报短跑比赛,有擅长服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加运动会的服务员竞选。如此,班级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擅长领域,他们就会在运动会上尽情展现自己,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提升,还可以为班集体的整体荣誉争光,取得班级建设质态的全面发展。
总之,班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教育与维护,是一个需要付出班主任教育智慧的工程。以凝聚力发展推动班级建设的全面提升,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班主任在后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继续研究学生的个性,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朋花.高中班主任管理风格对班级凝聚力影响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8(30):94.
[2]罗禧.人本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32.
[3]马继勇.试论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54.
[4]王瑞红.浅析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赤子(上中旬),2014(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