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之旅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 何艳
[导读]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内容摘要]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尤其是生活中更是呈现了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如何准确读取文本中的信息,阅读方法尤为重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对当今信息时代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     方法指导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非连续性文本在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板块“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是这样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我们现在的统编教材也编入了相当的一部分非连续性文本,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故宫博物院》、《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小学五年级语文中的《风向袋的制作》等,从这些编排的内容不难看出,我国语文教学界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现在,我们还从一些复习资料中发现了大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由此不难看出,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已经占一定比重。其实,不只语文教材,其他的教材中也编入了较多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生活中则处处呈现出非连续性文本。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简单来说,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生活实用性比较突出,但是由于形式多样、信息量大、没有表达顺序、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不容易抓住重点。在实际生活中,读懂非连续性文本会给生活带来方便,快速读懂非连续性文本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读不明白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尤其是我们的小学生。那么,如何开启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轻松阅读之旅呢?
         一、纯文字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纯文字的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全是文字,但不像连续性文本那样容易读懂,其文本中有许多内容是不连贯的,读起来也不容易理解,要从这样的文本中提取信息,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小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很快读懂这类文本。怎样引导小学生去读这类文本呢?
         1.初读文本,感知内容。
         对纯文字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通读,也就是我们说的浏览。这里的通读是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总体内容为目的,是对非连续性文本初步的感知认识。如阅读《风向袋的制作》这一非连续性文本时,通过学生通读文本,在大脑中快速呈现文本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制作风向袋的基本步骤。学生在通读这一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时,在大脑里留下“思路图案”,对风向袋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思路。可以说,通读是学生大量阅读的一种能力的提升。
         2.抓关键词速读文本,提取信息
         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读文,是快速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捷径,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读文,能快速提取文中有用的信息,了解文本内容。我们也以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风向袋的制作》这一文本为例。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材料和工具”快速提取文中有关材料和工具的信息--竹竿、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塑料绳、针线。又如抓住关键词“步骤”一词,会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词语,有条理地写出制作风向袋的步骤。

关键词最能突显文本内容,抓住关键词来阅读,也就掌握了文本的大致内容。
         3.细读文本,整合信息
         细读文本是学生在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去细细读文,把提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得出所需要的信息。细读不仅能带动全文分析,更使文章脉络清楚呈现在学生脑际,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同然,我们也还是以《制作风向袋》这一文本来说,细读让学生了解了整个制作的详细步骤,把之前所提取的有用信息进行了再次整合,学生便完全掌握了制作的过程,相信也能正确做出这个风向袋了。而且,这是一篇习作例文,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阅读,对于这类文本的结构,学生自然已掌握了,学生写作时也便容易多了。
         二、图文结合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图文结合这类“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小学教材中穿插很多,生活中也处处可见。与传统的文本阅读内容相比,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图片与文字往往相互补充,在引导小学生阅读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先关注文字信息,用图片去补充文字信息。比如,在阅读阅读苏泊尔电压力锅的使用说明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观看说明书中文字,再看图片中是怎样进行标识的,电压力锅每个部件的使用说明在图中都有标识。这样一读一看,对这电压力锅的使用也就掌握于心了。再如《故宫博物院》这一文本,在文字材料的介绍上,配上了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学生在读这类非连续性文本时,结合示意图中的文字解说,学生便对这一文本掌握更加透彻。由此可见,图这种“视觉形象”是对文字语言理解的有益补充赋予了对内容传达的视觉节奏。读文加读图,强化了读者的文字思维意象,是对其视觉和阅读的诱导。因此,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类文本特别重要。
         三、纯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特殊性,它不像连续性文本那样由单纯的文字构成,它的信息除文字以外,有的却只以图表、图形等形式呈现,由阅读者在读图、表的时候获取信息,进行思考比较后得知其内容。像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读懂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在阅读这类文本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读图、表,了解图、表中的标志,再比较分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如下图:
        

         当我们在看这类纯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图、表中的各种标志、比例以及图、表的外形,进而通过读图表把其中的东西内化为文字知识,呈现于大脑,从而转化成解决问题的信息。
         从当前形势来看,非连续性文本已大量呈现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这个信息量倍增的时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这类文本,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已经迫在眉睫,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爱上这类阅读,踏上乐于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快乐旅程。
        
        
        
         参考文献:
         1.张祖庆  戴一苗,《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J]浙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05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