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高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6期   作者:谈永兰
[导读] 进入中学阶段,文言文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有了大幅的提升,

         摘要:进入中学阶段,文言文在试卷中所占分值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时,随着现如今对于传统文化与国学的重视,文言文的学习要求逐渐变高,难度逐渐加强,古文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愈发成为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然而,学生缺乏的具体语言环境给学生学习文言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许多学生对于文言现象掌握不牢固,文言知识记忆不深刻,导致其自身学习文言文效率较低的现象亟待解决。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高效教学;创作背景;重难句型;文章思想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差异明显,而大部分中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传统的古文教学课堂单一刻板,难免让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产生回避乃至畏难情绪,从而拉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文言文作为考试必考内容,需要教师合理改变教学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与知识性,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代入,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
         一、了解创作背景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的创作,其文章内容、思想情感往往与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关,要想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言文的大致内容,离开不对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的了解。而学生因为阅读书籍有限,所得资料也不如教师充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创作背景的介绍不可避免。对于文章背景、作者经历的说明,时代背景的简介有利于给学生铺设进入课文学习的道路,加深对于作者的了解,为分析文章思想内涵打下基础。
         例如,在教师教授《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对于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教师可以介绍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随后,教师可以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即这篇文章写于作者苏轼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这时的作者在黄州任团练副使,即地方军事助理官,但不能“签书公事”,因此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也因为这个原因,作者在文中才写道“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除这部分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对苏轼贬谪的原因做简单的补充,诸如苏轼被贬黄州是由于他对新法持不同意见,于是有人网罗苏轼罪名,称他以诗讪谤,于是苏轼被捕入狱,四个月后他贬谪黄州,等背景内容,让学生对于课文背景作者经历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以此帮助学生学习。
         二、剖析重难句型
         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句型尤其是特殊句型是文言知识的一大考点,它通常和句子翻译或文章理解结合考查,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做题的难度,而这也恰好是学生认为文言文阅读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剖析重点句型,将重点句型进行归类,有利于让学生对句型有清晰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培养文言句式分析的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做题更加准确高效。
         例如,在教师教授《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从重难的文言句式出发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疏通大意,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在讲解重难句型时,教师可以从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判断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入手,结合课文中相应句子进行讲解剖析,让学生在理解重难句型的基础上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同时也培养学生从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文言文。
         三、分析文章思想
         课堂教学与考试中离不开的一类题型就是对于文章思想的分析,文言文也是如此。入选教材篇目的文言文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当时背景下的一部分人或一类人的所思所想,亦或可以传递跨越数百上千年,仍具有现实意义与进步意义的思想与精神,因此,对于文言文的思想分析十分重要。深刻剖析文章思想,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有更加深入的把握与认知,从而让学生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核,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师教授《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乍看作者讲述了一个一个渔人误入桃花源,以及渔人在桃花源中所见所闻,等渔人出了桃花源想要再访桃花源时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进入桃花源的路的故事,而实际上,作者在文章中蕴含了更深一层次的思想情感。作者描写的桃花源,实际上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在桃花源里的人们不受战争侵袭,也没有剥削等级压迫,在这人美安居乐业,生活美好。这样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本身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剥削压迫、对战争的反对,对于安宁和谐的憧憬。而课文的结尾渔人以及听闻这件事的后人寻不到桃花源的踪迹,又将这片净土虚幻化,增加了神秘色彩,而联系社会现实就能得知,这样的桃花源在当时是虚无缥缈的精神寄托,对人们而言是一种精神的向往。
         总而言之,文言文不仅是考试内容之一,还是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与思想的典籍。高效学习古文不仅是为提升学生的古文阅读成绩,更是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与水平,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其自身的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从课文出发,更应该从时代背景、人物生平着手,让学生发现古文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性,从更加广泛与全面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王颖.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6,3(38)
         [2]马城洲.探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