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质培养要求,引导美术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跨学科教学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所以,我在组织初中美术教学的时候,应用跨学科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依据,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实施原则;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自觉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实现有效发展。在如此教学要求指导下,教师在组织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善于打破学科界限,引入其他学科内容,借此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丰富,使学生切实地体验综合活动,建立深刻的学习认知,潜移默化地发展综合学习能力,为养成必备的品质和关键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原则
1.遵循实效契合原则
跨学科教学的实现是基于学科知识融合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遵循契合性原则,选择适宜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融入美术学科中,有效地实施跨学科教学。
2.遵循难度适宜原则
学生是参与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实践各种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难度适度原则是指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寻找与之契合的教学资源,由易到难地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与美术学科内容,从而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获取深刻的美术认知,增强学习质量。
3.遵循总量适度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度”。只有满足“度”要求,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超出或低于“度”的要求,就很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实施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时,教师应遵循总量适度的原则,考虑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横向、纵向上的关系,据此恰如其分地选择其他学科内容,融合美术学科,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驱动学生迁移学科储备,深入探究美术内容,提升美术学习效果。
4.遵循边际效用原则
跨学科教学实施不当,是很容易出现“种了别人家的地”这种倾向的。为了坚守住跨学科教学的底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边际效用原则,以美术教学大纲和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美术学科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美术学情,设计美术性的学习目标,以美术教学为主,以跨学科教学为辅,引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充实美术学科知识,借助其他学科知识,探寻美术内容,实现美术学习的发展。
二、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对策
遵循以上提到的美术跨学科教学原则,在组织初中学美术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这三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基于教学目标实施跨学科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美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实现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基础。基于以上对跨学科教学实施原则的分析,在设计美术跨学科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到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活动体验过程中可能获得的发展性。据此,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发展。其次,为了避免跨学科教学目标的混乱,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会根据整合的教学内容,以美术学科为重点,缩小教学目标,突出美术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整合知识,在多学科内容的辅助下,建立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以“瓷器风韵”为例,这是学生们在七年级下学习的一节内容。该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体验瓷器的风韵,感受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无限魅力。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早已了解了瓷器,但是对瓷器的认知不是很深刻。学习瓷器,是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组织活动之前,我立足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联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中对瓷器的介绍,为学生们设计了如此跨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瓷器的发展历史;搜集瓷器图片,分析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瓷器特点;欣赏瓷器,感受到瓷器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语文、历史、美术等角度,对瓷器进行分析,从历史角度、文学角度、艺术角度建构对瓷器的整体认知;运用跨学科学习的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瓷器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瓷器,走进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国古代制造工艺的高超,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意识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2.基于教学内容实施跨学科教学
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包容性的学科。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美术学科,挖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合相关内容。受美术学科特点的影响,教师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时候,可以整合到大量的教学资源,但一节美术课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教师无法向学生展示全部知识,如此很容易出现教学资源浪费问题。要想有效地实现跨学科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要对整合到的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挖掘有价值的资源,灵活运用。一般而言,在选择跨学科教学内容时,我会以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为指导,分析各学科需要培养的知识素养,借此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确保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
以“中国书法”为例,书法与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组织教学活动的生活,我引导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语文和历史角度搜集与中国书法有关的信息,如中国书法流派、中国书法历史渊源、中国书法特点等,从而获取大量的信息,实现知识储备的丰富。在这些内容的辅助下,学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中国书法作品进行鉴赏,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同时产生学书法的欲望。
3.基于教学过程实施跨学科教学
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简单地说,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套教学方法,但不能忽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机械地将这套方法应用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否则就会出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两张皮,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跨学科教学就是其中之一。需要明确的是,跨学科教学是教师用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所以,在组织初中美术教学的时候,我将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丰富教学活动。
以“盛唐气象”为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盛唐气象》纪录片片段,使学生们在形象的画面作用下,进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知盛唐气象。在学生们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我发挥示范作用,先吟诵出一首歌咏盛唐气象的古诗词,鼓励学生们调动已有的语文储备,对盛唐气象进行描述。在一首首诗歌的展现下,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自由起来,而且,课堂上充溢着诗意,在如此氛围的驱动下,学生们会产生探究欲望,自主地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鉴赏,感受到盛唐魅力。
总而言之,在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教师要突破学科界限,在实效契合、难度适宜、总量适度、边际效用等原则指导下,确立跨学科教学目标,整合跨学科教学内容,应用多样教学方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改革,使学生们在体验多学科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提高美术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文.美术课如何跨学科融合[N].美术报,2018-07-28(018).
[2]张冰.跨学科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海洋装置作品为主题的个案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6(10):84-85.